自从今年开始读书写作,读了不少写作类书籍,这本《写作通识课》最为朴素,也最实用。
这本书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主要面向的读者是领导干部。这是一整套领导干部通识教育读物中的一本,意在提升领导干部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不过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本书的作者胡森林和王思思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硕士和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他们曾多次为高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讲授建党协作相关的课程。胡森林还担任大型旗央企集团办副主任,二级子企业党委副书记等,有20年文字工作经历,著述颇丰。
本书的前言部分从五个方面论述为何要学习写作。首先写作是开展工作、履行工作职责的需要;其次,写作是提升理论修养、锤炼能力本领的需要;再次,写作是加强经验总结、开创工作新局的需要;又次,写作是发挥以身示范作用、培养人才队伍的需要;最后,写作是展示自身形象获取发展机会的需要。
全书一共分为13个章节。
第1章主要介绍写作的属性、特征、功能及类型。
第2章是写作的哲理思考。
作者提出了写作的本体论概念:写作不仅是一种行为,一个展出文章的过程,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是以语音文字为媒介,贯穿在人的阅读、思考、交流、表达之中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随之作者提出写作的目的论。做事情要有目标导向,写作也是如此。不明确写作目的,就会南辕北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第3章主要介绍写作的学习方法。
学习写作有5条值得遵循的原则:一是参照学习,模仿、借鉴好的范文;二是循序渐进,真正的能力进阶都不是速成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三是反正对照,除了要知道该怎样写,还要知道不要该怎样写,多看反复修改的草稿;四是把握要点,不同形式的写作都有其核心和要点,抓住要点,则可提纲掣领,提高学习效率;五是刻意练习,实践出真知,看再多书,学再多理论,如果自己不去写,永远都学不会。
第4章主要介绍好文章的标准。
从情感角度出发,修辞立诚。
真正好的文字是平淡质实的。从看到想到事物,到最后写成文字,整个过程中,唯一参加工作的是作者本人的阅历和智识,而不是作者的文字技巧。
从思考的角度,深入浅出。
写作的目的是让读者明白或者受益,不打官腔,不端架子,明白晓畅,深入浅出,方能让读者入耳入心。《毛泽东选集》中的一篇篇文章之所以如此生动,正是因为毛泽东在革命中长期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用群众语言说话,写的文章自然接地气,容易被受众理解。
从表达的角度,文从字顺。
明白准确是写作的基本境界,也是最低要求。写作的语言表达应准确、规范、严谨、平实。
从接受的角度,喜闻乐见。
每篇文章都是面向特定受众的,应当减少阅读障碍,提高读者的获得感。
第5章主要介绍写作的基本要求。第6章介绍写作的核心要素。 第7章则是写作的基本步骤。第8章介绍了写作中要处理的若干关系。第9章作者向大家介绍了写作中常见的困惑。第10章是写作中的逻辑运用。第11章讲了常见的问题和修改要义。第12章则是写作通则的运用。最后一章介绍了写作中的实用方法。
这本写作书的阅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将它放在枕边,时用时翻,时看时新。
在未来社会,写作是一项基本技能。写作不是作家的专利,写作是职场人士的基本功,是实现自我的一种途径,也是参与公共事务的主要途径。
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写作记录生活,修炼心性。
学无止境,文无止境。写作能力是一个人才华和见识的体现,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能力。文字是重要的,不朽的事物往往通过文字来记录和表达,一旦文字承载了不朽的事物,也就有了重要的意义和历史价值。
如果没有古代文人的记录,我们就无从了解历史。例如,我们年轻一代没有经历过文革时期,却可以从书籍中看到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将来我们这一代人记录的所有文字,也将成为下一代人探寻历史的宝贵的资料。
向大家推荐这本书,读过之后,一定会让你对写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且能利用书中的观点和方法来对自己的写作技能进行全方位的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