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破局点在深度之外,在广度之中

破局点在深度之外,在广度之中

作者: 木棉有话说 | 来源:发表于2021-07-25 22:13 被阅读0次

《成长的边界》,初初看到书名,我的关注点是成长,所以很干脆地开始读了起来。

这本书延续了欧美作者写书一如既往的风格,内容繁复,难以抓取重点,不像亚洲作者喜欢罗列个123。

正因如此,我在反复翻阅了3遍后,仍然推荐大家读这本书,原因有二。

一、我们需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读难读的书籍的能力

坦白说,中国的读者有点被惯坏了,无论是精美排版的公众号,还是精干简练的书籍,似乎不来个总分总,“分”的部分再来个123,标黄加粗,就没办法吸引我们的注意,也没办法让我们有所收获。

大错特错,这是在毁掉自己的阅读力。

还记得吗?读书时晦涩难懂的教科书,都不在我们话下,反而工作了,看个两三千字的文章,非吸引人的标题不读,非排版好的不读,这不是退步是什么呢?

当然,并非鼓励大家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这本书,那着实有点浪费时间。

先扫读两遍,看到喜欢的、感兴趣的部分先折起来,随后挑折起来的重点部分精读,这部分书对我们有用的精华部分差不多就被抓取出来了。

二、本书重点不在于“成长”而在于“边界”

一开始,我一直以为这本是关于“成长”的工具书,无论从书名、封面封底、目录等都透露着这个意思。直到我扫读两遍后发现,作者真正在讲的是“边界”。

所谓边界,是地区和地区之间的界限。

在本书中,边界是指专业领域与专业领域之间的界限,他们有时高到形成信息壁垒,无论如何都打不破。

有时,又荒谬如虚无,不懂该领域知识的人甚至可以解决困扰这个领域数十年的问题。

作者的立意也极为明显,打破边界!

我从本书中,提炼了三个对我很有启发的点分享给大家,也期待你们有所收获。

一、类比的魔力

“进行关联性思考,是我们人类能够主宰地球的原因之一。”书中这样说道。

关联性思考的一个很常见的方式就是类比,通过类比,我们将晦涩难懂的知识,变成了相对容易理解的形态,让非专业领域的人有了感受专业之魅力的机会。

比如开普勒在进行天体物理研究中,时常进行类比。(此处并非文中原例,我增加了自己的理解。)

我们知道,这两天“烟花”正准备登陆浙江江苏沿海一带,太阳系中的太阳,就像是“烟花”的暴风眼,太阳以自传扰动整个太阳系的风暴,地球、金木水火星就像是距离暴风眼很远,又收到暴风眼影响的小船。

怎么让这艘船能保持绕着暴风眼旋转,又不至于被扰动进暴风眼吞噬殆尽,船需要距离暴风眼多远,船要有多大,船要有多快,其中涉及到的质量、距离、速度等,就是天体物理学研究对象之一。

这就是类比的魔力,它让我们通过类比旧事物来理解新事物,它让我们类比旧问题的解决方案,推理出新问题的解决方案,它让我们摆脱十人如一人的内部视角,看到更广阔的外部视角。

二、反棉花糖试验

众所周知,曾经有科学家做了一组试验,给孩子们一个棉花糖,并告诉他们,如果他们能在大人不在的时候,不吃这个棉花糖,可以在大人回来的时候得到两个。

那些获得两个棉花糖的小孩,就被叫做“能够延迟满足的人”。

科学家又进一步跟踪了做完实验的小孩子成人后获得的成就,并得出: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小孩,最后获得的成就普遍比另一组小孩高。

这似乎成了家长们测试自己小孩素质的方式,各种各样类似棉花糖实验被上传到网络上,来证明自己孩子是怎样的人。这些家长忽略了一点:人的性格是会变的。

事实上,当初的棉花糖实验,也不能证明:不能延迟满足的小孩就不能获得高的成就。这还会受到家庭、教育、环境等的影响。如果只相信“三岁看老”那也就不会有“孟母三迁”,也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人若想了解自己,必然是从生活中,而不是过去中,过去只能推理出过去的自己。勇敢地开始探索,在和生活碰撞的过程中,去了解真正的自己吧。

三、局外人的优势

你相信吗?有人创建了一个组织,专门收集各个专业领域的疑难问题,以悬赏的方式寻求解决方案,竟然有大约1/3的问题被解决了。

甚至这还引发了一种模式,公司主动披露自己的攻关难点,以期集合社会的聪明才智,找到解决方案。

这是真的,这就是局外人的优势。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趋势的变化,专业被细分地越来越多,越来越过度专业化。

举个例子,一名本科的医学生还会学习通用医学知识,而一名硕士研究生可能就会只研究脑瘤,而一名博士可能就仅研究脑瘤中最难的某一种。

这样的安排不能说是错的,因为人的精力有限,我们需要这样的博士生在我们社会认知的边界中凿开一脚,这对全世界都是有利的事。

但是,这同时会带来一种现象,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某领域的专家又被分为子领域的专家,而子领域的专家们又被分为“子领域下的子领域”专家,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

即使专家们能跳出当前的圈子,他们可能还被他们上层的圈子所裹挟,不过是稍大一号的套娃。

知识就像双刃剑,它能够让你完成一些事情,但同时也蒙蔽了你。

最后,本书的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囿于自己专业领域,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做更多的其他领域的探索,建立自己的复杂系统,以便在面对问题时,调动多学科知识,多视角寻求解决方案。

以一句很启发我的话结尾:你的问题,在其他领域早有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

  • 破局点在深度之外,在广度之中

    《成长的边界》,初初看到书名,我的关注点是成长,所以很干脆地开始读了起来。 这本书延续了欧美作者写书一如既往的风格...

  • 破局……应该在两个方向上

    继续上周的主题……破人生这场局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带来的是认知的升级……带来的是认知的深度和广度,洞见问题的能力...

  • 关于社交

    广度社交和深度深交,过去几年社交在深度社交和广度社交里交替进行。在深度社交中几年,虽然接触的人有限,但有每次深度聊...

  • 阅读广度和深度 2021-09-20

    阅读广度和深度 研读最近出版的新书《思想小品》。 发现专家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的拓展。 在深度上,可以从特定的主...

  • Python爬虫:关于 广度优先 和 深度优先

    广度优先和深度优先 关于广度优先和深度优先,首先,不管是广度还是深度,都需要定义一个爬取的深度 crawl_dee...

  • 搜索

    一、深度优先搜索 图深度优先遍历、深度优先搜索算法求有权图两点最短路径 二、广度优先搜索 图广度优先遍历、广度优先...

  • 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查找以及拓扑排序

    深度和广度优先查找 归属:蛮力法 简称:DFS(深度优先查找)、BFS(广度优先查找) 思想:DFS: 深度优先查...

  • 9月3 -9日周检视

    本周广州出差,重点在于梳理思路,好久不曾这样出差。虽然访谈的收获较有限,有广度但深度有欠缺; 好在收获了美食以及卧...

  • 2020-9-30 深和广的综合

    深度和广度,是两个不同方向的深度或者广度。 一位追求深度而忽视广度,就少了厚度 很多大科学家一辈子都在深度上做文章...

  • js-树的遍历

    数据 广度优先遍历 深度优先遍历 深度优先不递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破局点在深度之外,在广度之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oi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