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摇摆》—难以抗拒的非理性诱惑  读书笔记

《摇摆》—难以抗拒的非理性诱惑  读书笔记

作者: 为生命喝彩 | 来源:发表于2021-02-24 16:01 被阅读0次

    第一次听到这本书,是包老师在2019年国庆福州灵性财商的课程上,也是在那个拍买游戏结束后对游戏的点评,提出理性非理性思考。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拍买,20元,一会儿就上升到几千元,我停下来看着熟悉不熟悉的伙伴们一直在加价,渐渐的,价格提高了5万以上了,还是有部分人持续进行着。我看着我前面几排,左右两边有两个女士一直在提高价格。我注意观察了她们两个。左边的比较淡定,势在必得,右边的心不在焉,但嘴上并没有停止喊出一个高于一个的数字。当最后一刻叫停时,她们两个成为第一第第二名,按照规则,他们是要交钱的。这个时候,左边那个伙伴很高兴,右边那个却哭了。他们在台上,要接受台下伙伴的各种提问。我当时也提问,对左边伙伴说的,她可以从公司拿钱交费用提出质疑,对右边伙伴,心不在焉,且跟随顺口报数,认为很不理性。当时包老师走到我面前,看了我名牌,把我肩膀拍了一下。第一次,与包老师相遇是在第一次上力量之源上,做ABCD的游戏,包老师让我上台把自已做的写出来,我一时以为我难道做对了吗?我下台时,看到包老师的眼神,现在还没有完全懂,这次楞严经五阶,说是ABCD包含了所有佛学,我好象知道了为什么。

    这次灵性财商,包老师借拍买游戏,提出了理性和非理性思考,包老师有了半天的时间讲,我开始以为我是理性的,现在我知道,所谓的我的理性,是基于我对金钱的观点,而每个人参与的初衷并不相同,有的是对涵德的爱,有的是想体验真空妙有,有的想体验自已对金钱的富足,所以到底是理性还是非理性呢?包老师用了大概1个小时没有停止的讲了理性和非理性。看似非理性,恰恰是理性的表面,看起理性,恰恰是非理性的思考和抉择。我是紧紧的一点都不走神的听完包老师的讲解,只能说妙,玄!

    包老师用美国总统发起越南战争这件事,充分论据了美国总统约翰逊的非理性思考导致越南战争让美国损失惨重。而在灵性财商,包老师美国杠上了,把美的经济政治策略讲的透透彻彻,经过灵性财商的五天铺垫,让我这两年思考力有了极大思考。

    而我以为听了包老师的解读,不用再看这本书了,我好象把理性和非理性搞清楚,然而,非也!前段时间,忘记什么机缘,在听课程的过程中又听到《摇摆》这本书,我就买了,反正,当下,书是最便宜的物品,同时也是最值得投入的投资。

    大概花了3天时间完了这本书。

    最大的收获是,包老师讲的美国约翰逊这段故事太精彩了,书中只是简略的讲了决定越南战争这件事,而包老师先对约翰逊总统介绍,从使命层肯定了约翰逊总统对和平,对黑人做 许多事,然而,正是因为自已忠诚信念和坚持到底的决心让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欲罢不能,付出惨重代价。非常精彩,让我不知不找机会了解那段我不熟悉的历史,并深刻理解了非理性的可怕性。

    可是我自已的理性和非理性又是什么呢?

    当我看完这本书时,虽然书中用大量的实例来讲非理性,既有个人原因也有社会集体潜意识的原因。如果深刻剖析下去,这些非理性下面除了恐惧和内疚外没有别的东西。

    实际上理性和非理性只是一个结果,而每个非理性后面是有害怕的。书中的例子很经典,实际拿我们自已例子,当仔细去探索时,每一个非理性背后就是我们生命的卡点。                        【损失厌恶】:

      我们都具有 避免遭受可能损失的强烈倾向,并且我们会对察觉到的损失作出过度的反应。某个潜在损失越重要,我们对损失的厌恶也就越强烈。换句话说,所处情境越危险,我们越容易很快作出非理性的决定。

    例如,排队时总觉得旁边队伍速度更快。于是在害怕浪费时间的情绪暗流中,走向别的队伍,然而事实上原先队伍却未必真的很慢。

    【价值归因】:根据对某人或者某事价值的最初感知,为它们事先赋予某些特性的倾向。

    例如,一位音乐大师穿着随便在地下道拉小提琴,而行人并没有觉得音乐有何特别。因为人们已从他的鸭舌帽和牛仔裤,以及所处的嘈杂环境,将音乐家归入“低劣品”。判断其水准的再不是演奏的技艺,而是人们不自觉形成中为其贴上的标签。

    由此,我们可能已经错过了很多值得关注的东西,而原因则在于我们对它们的价值形成的先入之见。

    【判断偏差】:

      即对那些与我们对某人或情境的最初判断相左的证据视而不见。

    例如,如果我们已经认定某个人是个懒虫,那么即便他是因为扶老奶奶过马路而迟到,我们也不会相信。

    【牵累】:

      他人情感的羁绊,自己过往成果的拖累,是一种有黏性的惯性力量。

    这个很好理解,佐助和鸣人就是一例。。

    【“变色龙效应”】:当我们为他人打上某种烙印或者给他人贴上某种标签时,他们会接受我们所赋予他们的特质。(真的表现出那些原本只是我们主观认为的特质。)心理学界,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我们会接受他人赋给我们的正面特质)”和“高莱姆效应(Golem effect, 我们会接受他人赋给我们的负面特质)”我们总是在不断地与他人相互发送、接收暗示信息和微妙信息----也就是说,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影响他人和被他人影响,即使我们理性的大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个效应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校园中好学生越好,而差学生越差。其实责任不全在于学生,而在于其他人对他的观感以及观感之下所采取的或有意或无意的举动。

      由此可知,给他人一个积极正面的好印象是多么重要:它的影响远不限于初次见面。而你力求表现出的好的素质和品行则会反过来造就你,多么奇妙。

    【程序正义】:  1、 就公平而言,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导致了我们如此不合情理的反应----这就是“程序正义”(procedural justice

    2、我们更重视的是过程是否公平,而非最终结果是否公平。

      3、“企业家的及时反馈,能让投资者觉得企业家更公道,他们会更信赖企业家,会对企业家的战略决策给予更多的支持,而且对风险企业运作监测的频率也会更低。”(企业本身似乎没变,但企业的行动却能让投资者更为信任,这就是不符合逻辑的地方。)

      4、不同文化背景下,公平会有不同的标准(对公平有不同的解读)。

    例如,吃饭时发现盘里有苍蝇,这时候若餐厅的服务人员态度非常好的道歉,心中气已消了大半,甚至就这么原谅了餐厅。但其实就结果来说,并没有得到公平的结果,但在过程中,你却觉得感受到了公平的待遇。

    【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

      我们大脑中有两个不能同时运行的“引擎”。我们要么从利他主义的角度领受某一人物,要么从利己主义的角度从事某项工作。两个不同的引擎需要用不同的燃料来驱动,此外,启动两个引擎所需的燃料量也不同。启动利他中枢并不需要太多燃料:你需要的,只是自己正在帮助他人或他人以正面影响的感觉。但是,愉快中枢似乎需要更多的燃料。

    我们中的很多人都觉得,让某人做令人不快的事情或者很困难的工作的最佳办法,就是提供某种金钱奖励或激励。但是结果并非如此。因为提供给愉快中枢的“燃料”不够。

    所以请求他人做事时,要尽可能提供利他主义的燃料,即便利己主义的燃料才是真正对他的好处。

    酬谢可能会削弱我们原有的利他行为动机。

    问题并不在于奖金本身,只有当你收到以后可以获得奖金的可能性在前面“晃来晃去”的诱惑时----创造一种得到报偿的情境,这种愉快中枢对利他中枢 的破坏效应就会出现。

    对获得奖金的期待,比得到奖金本身更能激起愉快中枢的兴奋。

    例如,我周六的早上要搬家到新房,可是东西太多,我得请好友A帮忙。于是我跟A说,兄弟来帮我搬家吧。A顾及兄弟义气,答应下来。这时就是A的利他主义在发挥作用。

    但是,如果我这么跟A说:兄弟,来帮我搬家吧,我给你每小时10块钱作为补偿。这时候A的脑海中不再会想到兄弟义气,而是在思量每小时10块钱的补偿和周末的懒觉到底哪个划算。然后做出对他利益更大的选择,这就是利己主义在发挥作用。如果他拒绝帮忙,说明10块钱的代价太小,不足以使其愉快中枢兴奋(燃料不够)。

    触发利他主义或利己主义的关键,是你提供的燃料。

      这对我们的启发在于,如果有求于人,在渴望对方答应的立场上,动之以情好过动之以利(只需要提供更少的燃料)。又或者说,人会为不可言说的高尚情感抛头颅洒热血,但如果要用金钱去买,则是天价。

    【群体中的角色】:当把人置于群体之内时,一些看似奇怪的事情便会发生。同伴的压力、人和人首先亮明的观点,以及观点标新立异的人活着持对立立场的人,都会使身处群体中的人的思想受到影响。结果,我们思想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就可能会被推翻、驳倒、扭曲和否决。

    违抗群体的意见,说出自己的答案,需要先有人给出一个不同的答案(甚至这个不同的答案可以使错误的,但足以突破群体的影响)。

    异见者----任何持不同意见的人,无论他们多不合格----的出现,依然能让很大一部分试验对象脱离大多数人的意见,并给出正确答案。(所以有胆识的傻瓜仍是值得重视,他们本身不能,但其行为却可能引发其他人提出真知灼见)。

    简而言之,人们具有随大流的趋势,且缺乏说出自己独特意见的勇气。但如果有一个例外的声音(即便是错误的),很大程度上也能够激发人们挺身而出挑战大流。

    那么,当团队中没有异见者的时候,自己是否做好了成为抛砖引玉的那个人的觉悟呢。

    最后书中介绍了如何应对这些非理性的摇摆:

      1、如果事情出了问题,我们既可以才去权宜之计的短期解决方案,也可以想想:就这件事的大目标而言,这不过是个小错误。制订一个长期计划----而且不会把它抛到一边----是克服我们对损失恐惧的关键所在。

    2、抗拒损失厌恶:看轻短期目标,选择长远的观点。

    3、摆脱牵累:牵累是指我们无法放弃某一计划的力量。学会接受既成事实的现实,转变方向,不让自己越陷越深。

      4、处理扭曲思维(价值归因的结果)的最佳策略:观察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表象。你的最初印象可能是错误的,你必须做好接受这一事实的准备。只要意识到我们正在基于某个假设(对某个情境或者某个人价值的假设)做出判断,就能让我们反省当下是否正处在价值归因的影响下。

    5、把影响我们对一个人湖综合一件物品价值判断的因素了解得越清楚,我们被价值归因影响的可能性就会越小。

      6、如何应对公正偏离:当我们作出会影响其他人的决策,或者采取会影响其他人的行动时,让他们参与进来,有助于让他们确信这个过程是公正的。如果可能,最好能将我们的决策过程告知他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摇摆》—难以抗拒的非理性诱惑  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ps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