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缘于对一份质疑的思考。
一
前两天在微博上收到了一个非常负面的评价。原因是我在微博上频繁地发表我对实习加班的抱怨。然后一个本科时认识的同学发了一条微博diss了我的行为。
过滤掉语言中的情绪,翻译出来的她的意思有两个:
第一,你对加班的抱怨带有装逼的成分,是在变相炫耀自己的实习很高级,毕竟不是所有的实习都会让实习生加班到深夜;
第二,与其抱怨倒不如做些实际行动,受不了就离开,想留下就接受。
在看到这条充满讥讽的回复时,我十分生气,气到难以遏制。
我想我生气的点也有两点:
首先,她对我存在大大的误解。我从未觉得自己加班是一件好事,也没有认为我的实习高人一等。其次,人选择了一个情绪发泄口时,是希望有一份包容。
接着,我做了一件大多数人在被judge的时候第一反应去做的事情——从朋友那里寻找安慰。
她们的反应也很有意思。
第一位说,不要看到hater晒有趣的动态就羡慕嫉妒,因为hater不会把真正难受上的事发到社交网站。她的立场站在了社交网站是一个谜团,有些人就是喜欢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暗中比较,而她对你的评论,就是想在你展现出柔弱的时候,踩你一脚。
第二位说,对谁生气就是对谁在意。而对谁在意,说明在她心里你是威胁般的存在。说白了,她嫉妒你。
第三位说,微博这种载体下大家不是默认互不打扰吗。饭圈中人表示,微博太容易撕逼了。
其实很多事情很简单。我希望我的情绪能有一个出口。在不打扰朋友的情况下,如果有情绪想发泄,第一选择一定是微博。
现代人是非常脆弱的。比如昨天那位台风天通马桶到崩溃的张晓晗女士。
就像在微信发表正能量是一种政治正确,我觉得在微博自由(丧)发言也是一种政治正确。
我尊重自己想要表达的权利,我不会因为怕别人看到会觉得我怎样,而放弃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也尊重别人发声的权利。不评判。如果我不想看到别人的内容, 我会屏蔽他,而不是介入他。
二
再说嫉妒这个问题。在心理学上,我们越是讨厌什么,就是我们心里越在乎什么。
还有,我讨不讨厌她呢。讨厌。
那我们为什么相互关注呢?因为,始终在乎。
谁都觉得自己比对方强。
谁都在蛛丝马迹中寻找对方的成长,然后暗自比较。
她特别喜欢带点隐晦式的表达,让人不知道她干了些啥,感觉高大上就对了。
但我锲而不舍地追她这部电视剧。让我来看看,这个荸荠今天又在卖弄些什么。一边看,一边划重点,她分析问题的这个角度挺好,我也得开始学习SQL了,这个拍照地点不错。
满满知识点,记下来!
她为什么生气呢。因为我没想着自我暴露,她没能从我这里得到知识点,还天天看我各种丧气坏情绪,她就气愤了。你就拿这点东西跟我的朋友圈PK吗?我贡献了这么多知识点,你就给我的这个?
我很仔细地想过,我们俩在旁人眼里很可能是同一种人。精致的朋友圈,活跃的自我表达,良好的人缘,不错的学业和实习经历,爱写点东西。
同在一个社团出来,自诩非常跟得上社会的节奏,在自我总结和与他人产生联结上相对早熟。只不过我们的表现方式略有不同。她相对外放,我相对闷骚。
我们俩相互不对付。
但她看到她的对手一下子这么弱,她急了。她觉得自己胜之不武。觉得自己有必要站在道德的高点指点下是非。
三
而我被点醒了吗?
我不愿意承认,但是的确对我有帮助。
我需要调整。
我总觉得我活着时间的漩涡里,案牍劳形,没有时间思考。想过提前离职,被否定。只想先过完今天,明天再说。
但是,在状态糟糕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事情应当是通过思考,重新拿到自己对生活的掌控力。
加班太多?询问另外一位小哥哥,他给的建议是,晚上到十一点就下班,你没有义务陪大家到深夜。想想晚上11点之后到早上9点半上班之前的时间都是你的,还有有可以安排的空间。
自己控制好晚上睡觉的时间,早上早点起来做下运动。步行上下班。
没有时间就想办法用少的时间完成更高效的事,正好用这个时间完成对自己内心的探索。学会忙里偷闲放松自己的心情。再给自己订一个计划表。
这些都是解药。
四
又到了下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状态有很大的问题?
就像“道理我们都知道,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