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做出的决策取决于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个最基础的预设。但事实上,每个人的决策不一定完全正确(也不可能完全正确),一个人对于自己完全不知道的事情,是不会意识到自己有问题的。而我们每天都要做三万多个决定,90%以上的选择是通过无意识来完成的,而心态则是心理能量的过滤器,是我们最底层、最基石的心态在起作用。
2.心态金字塔
底层:心态
中间:思维、学习、行动
顶端:生活、工作和领导力
如果你想让你的人生发生位移,我们会先动哪层呢?我们很多人都喜欢花很大的力气去推动中间及顶端的内容,以为改变这两样,生活就好了,人生就美满了,然而我们却发现,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当我们改变了最底层的心态,上两层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变化。
解决问题的办法永远在问题之外。
表象很容易改变,比如说“我们只要换个人就好了”“换个规定就好了”“只要把孩子的手机收回来就好了”,可是下一次还是会发生同样或类似的问题与矛盾。
3.四种心态
固定型心态:更重视自己的形象、评价和表现,不敢突破固有状态,回避挑战。
成长型心态:更重视自己的成长、学习和挑战,更愿意接受挑战,接受失败,只要能学习到东西就行。
调整的方法:
辨识自己的心态,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设定一个改变线路;
写心态日记,我们要在自己做对事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亮点,多鼓励自己;
多与他人讨论关于成长型心态的话题。
封闭型心态:认为自己一言一行都是正确的;
开放型心态:稍微对自己的判断有那么一点点怀疑,可以问问自己“我是如何知道我是对的,万一我是错的呢”。
防御型心态:努力搭建护城河,害怕失去;
进取型心态:总在想我能不能做得更好。
如何培养进取型心态?给自己一个目标;通过冥想、保持正念、读一些更宏大的好书等让你的左侧前额叶皮质更多地工作,他会使人更容易积极;每天记录两三件好事。
内向型心态:我要对我自己好,而你们这些人在我眼中看来都是“东西”;
外向型心态:爱人和一切物类。
认识到人是有机体,是复杂的,而不是被一个人指挥的机械体。
每个人身上都有多种心态,而每个心态在特定的情境下反而是优势,所以不能够全部否定,但要把握分寸,我们需要自信,也需要不断地开放。书里有句话正是描述这样的心态“理直气壮,同时虚怀若谷”。
4.如何打造一个开放型团队——提升整个团队成员的心理安全感,即提什么建议都是安全的,是可以被接纳的。
5.封闭型心态的本源就是恐惧,你需要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恐惧,恐惧被他人看到我们的错误,我们的不完美,我们恐惧不能把控一切,我们恐惧不确定性。为什么一些领导喜欢拍板、把控,因为她内心不安全。所以特别需要确定及肯定。
6.如何从封闭型心态转化成开放型心态?
冥想:让原来发达的神经元线路,比如说生气、恼怒,通过冥想做个刹车,做个打断,不再按照惯性走,让新链接建立起来。
改变认知:提醒自己一句话“我或许错了”。
增加你的思维容量:不活在一个小小的角落,去看看更广大浩瀚的世界,会发现自己微不足道,十分渺小,要谦虚。
7.如何从内向型心态转化成外向型心态?
主动关心他人,每天做一些真正触及灵魂的事;
小心自己的恐惧和自我背叛,先改变自己,打破恶性循环,能够对他人有一些更加良好的预设,觉得他们已经尽力了
学会对自己关爱,多看到自身进步的地方,把他们记录下来。
8.一个人发生改变的基本路径:觉知、接纳、行动、反馈,先觉知问题,知道自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但我依然爱我自己,这叫接纳,接纳之后再制定行动计划,给自己不断提供正向反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