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时间到了三月底,这个月里全球疫情中心从国内到意大利又变成了美国,虽然之前预料到美国疫情会爆发,但却没想到会是以这么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
不过前两天去超市,发现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带了口罩,大家在结账的时候也都很自觉保持了半米以上的社交距离,也算是个好兆头。
在家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少了通勤时间后每个工作日都比平时能多睡近一个小时,开完组会就能紧接着运动,大部分时间心情还不错。
由于宅家,看书看电影等室内活动就显得更加重要,这个月依旧有一些想法、好书、好电影分享给你们。
1.列出专属自己的高光时刻清单
2020年的春天过得真憋屈,但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给自己找乐子的能力就变得尤其重要。或者说,了解什么事情才能让自己开心的能力很重要,建议大家都有一份自己的“日常高光时刻”清单。
想了想,列了一下我的日常高光时刻清单:
1.吃一顿热乎的早饭
2.做饭时听到油煎的“滋啦啦”声
3.天晴的时候把房间里的窗帘全部拉开
4.早上喝咖啡
5.听着喜欢的音乐打扫卫生
6.听播客时/阅读时获得有洞见的观点
列好了自己的清单后,刻意安排几个“高光时刻”穿插在一天的生活中,这样就可以保持每天都有肾上腺素上升的瞬间。
2.对自己的正向激励比反向威胁更有用
长时间宅家,平日饮食起居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被放大了,对自我约束能力也要求更高。比如能不能每天早睡?在没有固定供餐的情况下,能否保证吃的健康不过分油腻?
以前在迫使自己自律的时候总会采用“威逼”的方法,例如在心里对自己说“再不睡觉,皮肤就会越来越差。” “再不运动,就真的太胖啦!” ,但经过这个月的实验我发现,对于自己的正向心理暗示比自我贬低要有用的多。
把“晚睡会变丑”变成“现在就睡觉,就会越来越好看!”, 把“再吃下去就胖成猪了”换成“现在少吃点,到了夏天就能穿吊带了!”试试看,虽然对于自己的行为是同样的约束,自我激励法却让人觉得更有盼头,更有动力去执行。
十三邀-许知远对话许倬云
三月初,《十三邀》出的一期许知远和历史学家许倬云老先生的这一期对话非常的简练和深刻。
不是访谈式的闲聊,更像是老先生针对国家、人类历史、个人自我培养的方面对年轻人进行的指引自白。
谈到国家,他说由于西方文化内核——宗教随着都市化而分崩离析,西方国家在不可抵挡地走向衰落。相反中国千古传递的家文化和集体主义则会让中国“不会亡,永远不会亡”。
谈到如今的网络信息爆炸,他说现在的教育和大环境已经无法培养真正的思考者,培养的都是网络知识分子,是检索机器,产出的作品多是“思想上的麦当劳”。
谈到如何在这个时代在思想上自救,老先生认为依旧有办法:虽然如今信息日趋速食化,但可利用的资源也越来越丰富,通过检索工具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的思考体系。
谈到思考,老先生则认为最重要的是想东西不要飘过去,去思考事物本身的意义。
“往里走,安顿自己。”
培养本心,不以获得所谓的标签和成就为目的,而是在修心的过程中努力做事,看完这期节目,真是受教了。
《弱传播》
这是一本与传播有关的书籍,本书主要提出的是“弱传播”这一概念。推荐做传媒相关工作或者对传媒感兴趣的朋友看看。
作者的主论点在于,一切在现实生活中的强者在舆论场上则是弱者,或者说处于劣势的地位。
比如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获得舆论的同情,老人和小孩相比于青壮年来说舆论上更有优势。
那么现实生活中的强者是不是就注定在舆论场上败北呢?答案则是否定的。这些强者们如政治家、资本家等完全可以利用弱传播理论让自己扭转舆论,比如政治家去灾区表达对灾民关心,资本家自黑自嘲让自己更接地气。其实想想,王思聪就是“弱传播”的高手,一个身价几十亿的老板打造出了一种我和月薪5000的你们喜欢的东西都一样的形象,给人一种我们生活都一样的错觉。
非常应景的是,虽然这本书出版于前年,那时最近一次大规模病毒的入侵还停留在SARS, 作者则在书中写到病毒的蔓延本质上也是一种传播,传播造成的问题我们可以用传播解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隔离,这样就可以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传播造成的困扰就一定能用传播解决,所以人类永远不会被病毒打败。
《腾讯传》
第一次阅读企业类的传记,收获颇多,毕竟看腾讯的发展史也是看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从萌发至今经历了三大门户时期、BAT三足鼎立时代、以及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从互联网的上半场打到了下半场,从靠着模仿国外互联网即时通讯产品发家的小公司再到如今在社交媒体、游戏、泛娱乐领域深耕细作的商业帝国,腾讯的成功靠着一群人的坚持、不懈的改进以及不错的运气。
腾讯就像一个青涩的少年在互联网的乱战中杀出了自己的血路,在日趋成熟之后也收起了什么都想分一杯羹的野心,以“连接+内容”作为自己的主要发展业务。
吴晓波的文字非常精炼,少有废话。对于想了解腾讯和中国互联网发展史的朋友,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
2019年,Greta Gerwig将《小妇人》第五次搬上了大荧幕。这个发生在150年前,聚焦在麻省乡下四姐妹的成长故事在今天依旧散发着光辉。
《小妇人》在我看来是一部非常女权的电影,不仅是因为有家中二姐Jo这样不想被婚恋羁绊住自己的写作梦想的事业型女性,而是在于这部电影中主要的女性角色都非常多元,她们中有家庭主义者,有看上去有点“自私”的现实主义者,还有独立自主的理想主义者。
真正的女权是这样:支持让恋家的人早早成家,包容追求“女子力”和事业的人继续坚持,每个人都各得其所。而非大声吆喝着“所有女生都应该追求事业”,“生孩子对于女性百害无利”的伪女权。
此外本次改编的亮点在于交叉式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足以让已看过原版小说的观影者们耳目一新。在电影的调色方面,导演运用了“回忆过去用暖色调,镜头切回现在时又为冷色调”的巧思,彰显了主人公们回忆的美好和现实中遇到的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改编对于Jo最终有没有结婚这个问题采用了平行时空的半开放式结局,让整部影片更多了一份自由感。
这个月的推荐就这么多啦,我一直觉得阅读、观影和思考让人感到“实实在在活着”的事情,在现实之外,感恩世界上还有这些让灵魂落脚的空间。最后,希望全球疫情在四月能控制住,大家都能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
P.S.:今早收到了H1B中签的邮件,我知道这是很多在美国工作的朋友心心念念的,但自己收到邮件时却是心里五味杂陈,人生处处充满了选择和沉没成本,希望自己能快点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