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世界第一好懂的哲学课》有感

读《世界第一好懂的哲学课》有感

作者: 松松的杂货铺 | 来源:发表于2018-05-07 17:17 被阅读0次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世界第一好懂的哲学课》,作者是一个日本人,他是半路出家学习哲学,后来成为了日本知名的媒体人,他的《世界第一好懂的哲学课》一经出版就在东南亚畅销。主要说了书中两名哲学大师,亚里斯多德和萨特,分别从哲学的角度解释了幸福和婚姻。

            亚理斯多德说幸福,幸福就是选择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然后坚持去做,并且抵御一些低级的选择,这个就是幸福。

            几个关键词,选择,切合实际,坚持,低级选择。亚理斯多德说,选择,人来到世上,做的所有的事都是自己的选择,因此幸福也是自己的选。那么我们如何选择才是追求幸福的合理选择呢。亚理斯多德的观点和中国的中庸很像,就是无论是好的坏的,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另外我们还要抵制低级的选择,什么是低级的选择,亚理斯多德认为,愚昧的,低级欲望这些都是低级的选择。比如吸烟就是低级欲望,比如由于自己的无知造成的食物中毒这些例子。这些选择都会让我们增加不幸福感。其实就是:找到一个人生目标,坚持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萨特是哲学存在派的支持者谈论婚姻,到底需不需要结婚。萨特和他的女友一辈子没有结婚,他们两个只是两人自己起草的一份协议而度过一辈子。萨特是哲学存在派的支持者,所为存在派就是存在和本质。比如事物是先本质再存在,比如一把刀,他是先经过设计,这个设计就是本质,然后再制作出来,刀就是存在。而人不同,人是先存在,然后再经过人们的定义或者社会的发展来寻找人的本质。所以存在派有句说法,人是被定义出来的。因此才有哲学的终结问题“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了,我们要去哪里”

            萨特的观点是:人是一个主体,人是自由的,没有人能够左右你的选择,但是一旦你选择了那么你就要负责。至于结婚与否,那是依照社会性质风俗习惯而决定的。

            读过这本书后,我的思考:存在派关于人是被定义出来的观点,与之前《平均的终结》书中观点有相通之处。正是因为人是先存在再本质的,所以人总期望的是一个确切的答案,比如好事,坏事,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等等,我们总想给它们下一个自己的定义。比如在封建社会我们认为女人在婚姻中就是男人的附属品,那么女人在婚姻家庭中就被此定义,这就是女人,但凡有女人为了追求自由而做出一些违背人们对于女人的定义的行为,那么就会受到惩罚。我们贴标签,一方面可以减少我们判断人和事的复杂程度,另一方面让我们在做出决定和判断时能够有踏实感,也就是所谓的安全感。但是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知识大爆炸,我们要追求踏实的安全感是不现实的也是不聪明的行为。我们就是要在一个动态的平衡中去寻找所谓的踏实,任何单方面的选择都会造成我们的损失。比如现代社会是一个由无数陌生人相互协作复杂的组合在一起,他们的关系结构不像以前一样的单纯而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做出任何的决定都会造成有人得益有人受损。因此任何事情我们不可能做到确实的对和错,而我们只能找到中间的平衡点。那么就需要我们在判断事情,判断人的时候从多方面的来思考,不能标签化,不能以偏概全,否则损失的是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世界第一好懂的哲学课》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yv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