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07.02
日更灵感:无意间点开来看腾讯新闻深度纪录片《明天之前》第四集《告别的权利》
今天,看到一个没有化妆的曾宝仪。看得出年纪的脸上没有过多的修饰,没有涂口红,没有特意搽脂抹粉,没有做发型,连扎头发的皮筋都是低调的黑色。或许这是因为这个节目的意义太过沉重,但她作为一个演员,作为一个主持人,纯天然接受近距离的摄影机,这是对这个节目的尊重,是对社会的尊重。
今天无意间点开来看腾讯首页推送的《明天之前》第四集《告别的权利》,没有完全看完,但依旧被里面每一个被访问的人所震撼。这个世界很小,小到我们每天都都会遇到同一个人;这个世界很大,大到我们永远不知道世界那一头的人会怎样生活。近年来文化类深刻类节目层出不穷,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过去的悲和喜,看到现在苦和乐,甚至看到未来的迷途和勇敢。去年风靡网络的《人间世》,“从医生的视角,刨开一段段关乎生死、关乎职责、关乎命运的人间故事。”(来自豆瓣方尼funny的《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一部医疗纪录片》),不忍细看。医院是最能体验人世无偿的地方,保险行业有一句话“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叫做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是事故。”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是,我们都能选择自己的死亡。如果有一天,有一个只有生和死两个按键的遥控器,年近古稀的我们,被疾病折磨的我们,被社会抛弃的我们,会选择怎样的死亡,会按下那个死亡的按键吗?
《明天之前》里面有一个老爷爷,虽然看着行动不便,不过精神依旧,说话清晰,没有生任何疾病,就是这样一个没有被疾病困扰,受晚辈敬爱的老爷爷,决定选择安乐死。站在我看着老爷爷的角度,实在无法理解他为什么会用安乐死来结束安稳而平静的晚年。面对社会的好奇心,面对一屋子的话筒,老爷爷几乎用开心的心情来述说他第二天的安乐死,甚至挑选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章作为自己最后的歌曲。死亡对一些人是解脱,但是对自己的亲人而言,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的死亡,都是一种永远的失去。 老爷爷用十分有说服力的陈述告诉家人为什么他会选择安乐死。“他的视力开始下降,他最爱的一件事是阅读,但他已经无法阅读。他喜欢旅行,他再也不能四处游走了,他再也不能工作了,他热爱工作,他喜欢他研究的科学,他不能去工作了。”(来自孙子的述说)后来查了百度我知道,这个104岁(2018年),叫古道尔的老爷爷是出生于伦敦,在澳大利亚就职的植物学家。他的孙子说:“我理解他,道理上,我理解他。情感上,我还在试图接受这个事实。因为你知道他是我的祖父,我爱他,不想看他离去。但是我想看他好受一些。”
《明天之前》有人为了活着,放弃名利放弃尊严放弃亲人,也有人为了安静的死去,提前为自己规划。例如一个向菲利普医生咨询如何使用药物死亡的澳大利亚七十六岁的女士,她觉得八十岁应该是死亡的年纪,她觉得四年后的自己应该死亡。然后,她做到了。
日常生活中想要用自杀来结束生命的人,需找药物或者毒药的帮助,不从医学角度出发,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敌敌畏!这是一种痛苦的死亡,不是七孔流血的那种,是口吐白沫的那种。电视里播放古装剧,宫廷中对赐死的选择是:一条白绫,一瓶鹤顶红,一把匕首。白绫是窒息死亡,鹤顶红是毒药见血封喉算不算,匕首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无论哪一种,都带着痛苦的死亡。当然,和凌迟、车裂或者满清十大酷刑相比,匕首和鹤顶红都可以是“上上之选”。
世界在讨论死刑是否符合人权,世界也在将安乐死法律化。忽然有一种,好人都早死,坏人都长命的感觉,社会需要怎样的和谐!
人生这道题,加号和减号都是自己。愿我们“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