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一首很好听的歌,叫做《声声慢》。“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写下此文的时候也不自觉打开这首歌,是一首平易近人的民谣小调,也颇对得起声声慢这个词牌,清寂中暗含一点情伤,却又无从谈起。
我有多久没有写一写文字了,记得中学乃至大一大二我还有写点东西的习惯,不自觉翻了翻过往长写东西的角落,最近的一篇也是15年底了,距今四年,当时大二。但是今时读起过往的文章,反而有点羡慕那个时候的文笔立意和逻辑思索。现在脑子里竟是些离群索居了。所以就用声声慢来做本文的标题吧,一来追昔,追过往数年的林林总总;二来怀情,怀去日漫漫爱上层楼;三者畅意,畅来日方长上下求索。
过去的一年,可能是我心里变化比较动荡的一年。为什么说动荡,这个故事可能又得往前推四年,从14年中说起。也不知不觉会和好朋友讲起大学时候的一些经历,其中又想轻描淡写但又欲盖弥彰的就是14年中的那段时间,是开始陷入低靡状态的起点,随后的四年我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的状态不好,而且很多事也是持着能躲就躲的态度,但是又总是提不起劲。所以这个时候想说一句,即使有的时候你知道问题所在,也解决不了,不是外在条件达不到,是心境不允许。有的时候很多人宽慰自己,我豁出去了肯定可以的,但是心如果不在点上,再好的外在条件可能对于目标来说可以使之大打折扣。所以自古很多人想先修心,练心,不断在事件中打磨,心境一变,很多事效率变高了。以前我老是说催动个人变化和发展的是心力,也就是power of soul。对于这股力量,吃亏可以增长,而琐碎和低俗容易消耗。
过去的一年,究竟有哪些事值得拿出来思考呢。对我这个年龄的人,大概一是工作,二是感情吧,这两件事在这一年里都还是蛮有意思的,具体细节不便深究,从中择取一二。这一年想法太多变了,其实也不止这一年。这五年的情绪、思考也都在一直变来变去,甚至当中很多次我都觉得这种变化很是疲惫,然后协同变化的情绪一开始是不知所措,然后是目标明晰但是不知所动,再者知道如何调整却没有勇气,今年总算是有了勇气去做了一些实验,结论总要在自己折腾过后才会静下心来,才知道那条未选择的路究竟是什么样子。大概就是绝知此事要躬行吧,我总觉得年轻时候因狂悖吃亏是好事,一来人不轻狂枉少年,终日畏畏缩缩活成了老头子的样子;二来轻狂容易吃亏,而对于一个男生来说,成长的最佳方式一是多吃点亏,二是找一个值得的人谈一段高质量的恋爱,无论结局。
去年一整年收获的第二点大概就是想明白一点东西,就是一定要对身边的人好。因为他们也真的很值得。大学中的几年,我总觉得自己其实大多时候活在一个自己编织出的想象力。这个想象的空间很容易遮住眼睛,让你只能看到你想看到的人而不知道另外一群人在为你做出的很多很多事。毕业后特别是你单枪匹马的杀入一个陌生的地方,会对之前那种给情绪后悔莫及。因为你会发现愿意陪你的真的很难得。就像我每次去杭州都会觉得像回家一样,因为那里有我大学的室友;就像我每次去南京都有期待,因为那里有可以互相明白的人;就像每次跟老哥聊天我都觉得很感激一样,因为如果有人愿意教你,那便是贵人;就像在我得知今年好多亲人朋友要去上海我会觉得很开心一样,因为我有了自己可以托付的关照,对方也对我有了相应的珍惜。
本来想着按照追昔、怀情和畅意三部分来写,但是又想了想我的那些个故事还是都应该早早放下,不能老是想来想去,其中的营养也都榨的差不多了,都该丢上一丢了。那就因事而悟,思索来日好了。年终我恰好又看了几本书,说是基本其实都是吴军先生的新书。一本叫做《见识》,一本叫做《态度》。吴军先生的《浪潮之巅》《数学之美》《文明之光》《大学之路》自是大学时候一翻便新潮澎湃的必读,如今的《见识》也是让我觉得三观很酷,既有所认同也有所感悟,推荐无君先生本人和他的所有作品。
最后说一点东西作为文末吧,今晚的一点想法。对于珍视之人之物一定要经常照拂,就像一项天赋,久而不沾,老天便会给收走了。愿本命年的今年,二十四岁的我,可以暴富吧。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