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之美》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轼的这几句诗,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对高雅生活的追求。
竹,自古便是君子的象征,有着非凡的品质。“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中的这几句,将竹与君子之美相连,竹的美态映衬出君子的高雅品德。魏晋时期,竹林七贤常在竹林之下饮酒作乐、纵歌弹琴。他们以竹为依托,在乱世中保持自己的真性情。那竹林是他们的精神家园,象征着他们的高雅情趣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就像竹子一般,虽处尘世,却能遗世独立。竹子节节向上,向着天空伸展,宛如一位坚守自我的智者。它中空外直,不正是谦逊与正直的写照吗?当年,郑板桥一生爱竹,不仅画竹闻名,更以竹的品质自比。“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为官清正廉洁,关心民间疾苦,如同竹子在风雨中坚守,不畏强权,刚正不阿。
与肉相较,肉能满足口腹之欲,给人带来饱腹感和短暂的愉悦,可这只是物质层面的享受。而竹,却能滋养人的灵魂。居住之地有竹相伴,仿若置身于一片清幽之境。“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的诗句描绘出竹林那静谧美好的氛围,风过竹林,沙沙作响,似是大自然奏响的天籁,能洗净尘世的喧嚣与纷扰。
在这世俗的世界里,若只追求物质的丰富,而忽略了精神的滋养,人便容易变得“俗”。这种俗,是一种灵魂的苍白,是在功名利禄中迷失自我的茫然。而竹,以它的坚韧、空灵,为我们的心灵开辟出一片净土。它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仍能保持一份淡雅与超脱,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如翠竹般郁郁葱葱,永不荒芜。在那一片竹林之中,我们可以寻回内心的宁静,不被世俗的洪流裹挟,真正成为一个有品味、有格调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