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太善良是最自我沉醉的一种病

太善良是最自我沉醉的一种病

作者: 凤妩 | 来源:发表于2016-05-28 13:42 被阅读760次

    昨天后台有一个朋友与我发消息,说觉得我骨骼清奇,要和我谈人生。

    说实话,他所描述的,其实就是最平凡最普通人的生活。发不了大财,但也饿不死,生活有诸般不顺,却也不是什么天大的麻烦。

    他提了两个词,平淡、窝囊。

    最后叹气收官,“身边那些存着坏心眼的、走歪门邪道的、性格坏的人,每个都过得比我好,连我老母亲都欺软怕硬,这社会太弱肉强食了。”

    “人太善良了就是不好,太吹亏了。”

    这样的论调我不相信你们没听过,从小到大,各种亲戚朋友说得太多了,说得我都快默认这是一个普遍真理。

    但是很明显,这话漏洞太多了。

    当我听到一句看似真理的话的时候,我习惯将这句话拆开来看,当我将这句话抽丝剥茧之后,往往发现其中的逻辑是不成立的。

    现在我们来分析下“太善良所以过得不好”这句“真理”。

    首先,一个人过得好与不好,都有些什么原因呢?大致来说,分为几种:

    ▲出身。出身环境,我总是放在第一位的,他反应了你的先天资本、你可以受教育的程度、父母遗留给你的关系网...... 无论如何鼓吹“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你不成功就是因为不努力”,你都要承认有一样东西叫做“阶级壁垒”。“

    阶级”两个字充满了老土的斗争意味,而“壁垒”确实是每个时代都有的问题,你心里明白,或许你要花上一辈子的努力、几代人的努力才能与他们一起平起平坐。

    性格。即便是人数最多的普通人,性格也是各异的,有人坚毅果敢、有人羞怯懦弱,有人乐观开朗、有人消极厌世......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固然绝对,但性格对命运的影响却是有目共睹。

    努力程度与天赋。知乎上有名言,“以你的努力程度之低,还没有达到拼天赋的程度”。 这句话后来虽然被滥用了,但最初的道理是对的。

    我们先不考虑天赋,不要求郭敬明去打篮球,姚明去参加花式游泳,我们按照最大众的最没有天赋需求的事物去评判,你扪心自问,你真的那么努力了吗?

    运气。 我不否认壁垒、不否认天赋、自然也不会否认运气。这世界上有一手好牌输得精光的人,有一无所有庸庸碌碌却得遇良缘大放异彩的人。 这些人,羡慕不来的。而我们能做的是,像好运气永远不会来一样努力,像好运气明天就会来一样充满希望。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过得不好”这样一个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能够归咎于善良吗?

    这就像别人说我,你那么好看,一定不是实力派一样无稽。

    对,我就是漂亮得不像实力派,你打我啊哈哈。

    再看善良。

    我一直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是,很多人认为善良是一件天生的、容易的事情。

    这世界上所有优秀的品质,都是努力的去追求、坚定的去保持,是需要习得的。

    善良是有门槛的,善良不是不劳而获的。

    今天这件事情对你没有影响,你就可以“善良”,甚至可以慷他人之慨的善良。

    明天这件事也许会对你产生些微影响,你就立马变一副暴戾凶恶的面孔,理不直气很壮。

    对不起,这不叫善良。

    善良什么时候都是一项美德,真正应该谴责的应该是不公、懒惰和愚蠢。

    就像很多破坏生态的放生,我从来不认为这是“低智商的善良”,这只是单纯的“低智商”而已,这与善良无关,顶多是伪善良

    而往往那些自称“太善良”的人,只是没有机会去“不善良”而已。

    他不是讨厌狼,他只是恨自己为什么是羊。

    如此而已。

    《儒林外史》里面有个人,名叫杜少卿。

    杜少卿此人家道中落,但是非常清高。

    朝廷征召,不去,自称就要在南京吃一辈子花酒。

    县令请客,不去,县令你要是真尊重我应该你上门才对,还我去作客?

    与清高相伴的,往往是穷。除了祖上那点余粮,他并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

    但他极其仗义,每有人来诉苦、来借钱,他都是大手一挥,非常畅快的说:来,给你。

    而他自己呢?穷得亲戚来了请吃个饭都要他人资助。

    他最终是什么结局?

    散尽家财,一无所有。

    我小时候百思不得其解,觉得杜少卿是疯了吗?不停找他借钱的人是疯了吗?

    我无法理解,我只单纯觉得这是小说创作。

    长大后我才明白人性之复杂。

    当我再次读到此段的时候,我发现杜少卿所谓的品格、所谓的“善良”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病。

    他最大的特点在于,他不好利,他好名。

    他的拒不征召、他的仗义疏财,实则是因为他太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

    他自我陶醉于这种名士风范,他迷恋于这种表演型的人格。教科书上总是说,他这是对社会的反抗,表达了冲破封建桎梏的思想,他是如何先进,又是如何伟大。

    这是应试的答案,不是生活的答案。

    儒林外史真正体现的,是如鲁迅所言:"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尤指向士林。"

    这其中,也包括家道中落的精神士林人杜少卿。

    我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歌手丛飞,那个著名的慈善家,2005年感动中国的人物。

    他一生,参加了四百多场义演,他的收入也并不丰厚,但是他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

    而这样无私的倾囊捐助,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捉襟见肘。

    2006年,他罹患胃癌,离开了人间。37岁。

    那些他资助的孩子们是怎样对他的呢?

    没有看望、没有感激,只有否认、只有喋喋不休的要钱。

    丛飞的妻子邢丹说:

    他超出自己能力的资助,在旁人看来十分夸张,在我看来,却很自然,他性格就是这样,看不得旁人受苦,又经不起别人的哀求。别说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就是普通朋友,只要软语相求,开口要他帮忙,不管是钱是事,他都会当个事情去解决,不太懂得拒绝别人。这是他的优点,但也是他的弱点

    一个可敬、而又可怜的人。

    我将这篇文章题目命为《太善良恐怕是最自我陶醉的一种病》,一则是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病,二则,“太善良”,确是一种心理病。

    很多时候,这两种病融为一体,互为辅助。杜少卿更倾向于前者,丛飞则稍偏后者。

    很多时候,不懂得拒绝、与无底线的善良,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病因。

    这种不停的通过取悦他人来获得自己的满足,实质上是一种深深的自卑,这种病人拒绝冲突、拒绝批评、拒绝一切会对自己有可能造成负面的事物,哪怕这些事物也会伴随着积极与益处。

    他要安全感。

    自己给不了自己安全感,所以需要别人、需要社会来回馈给他。

    而在这个过程中最让人尴尬的是,无休止宽容、一退再退的忍让、对此作出的牺牲,在别人眼里是理所应当。

    就如同丛飞的悲剧。

    心存善意总是一件好事,我不会丧心病狂到因为有心理疾病的征兆就去否认丛飞的善良,我只是认为,他可以也应该,先保障自己的身心健康,再去那样的无私。

    最后我要说,真正的、健康的善意,是根植内心的修养,是无有偏废的主动负起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然后坚定不移的,一路前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太善良是最自我沉醉的一种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gm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