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映的电影《起跑线》很真切地反映了一种社会现实,学区房、贵族学校、起跑线…
很有幸听到了《父母的语言》这本书,让我对起跑线有了全新的认识。起跑线是什么?是财富?辅导班?还是学区房?在这本书中,答案是:起跑线就是父母的语言。
书中提到这样一项研究:A、B都是先天性耳聋的患儿,A在8个月大的时候进行了人工耳蜗置入手术,第一次听到了声音,几年后,这名患儿上了普通的学校,沟通能力与普通的孩子无明显差异;B在7个月大的时候进行了人工耳蜗置入手术,几年后却上了一所残疾人学校,而且存在明显的语言障碍及沟通障碍。为他们进行人工耳蜗置换手术的专家对这一结果感到费解,A、B都曾是他的患者,当时的手术也非常成功,结果却相差巨大。对此这位专家进行了后续的研究,结论是:A患儿获得听力之后,他的家人一直在尽可能多的与他沟通;而B的家人却没有刻意的、过多的与他交流,使得本来就听力滞后的B在语言障碍方面与其他孩子相差得越来越显著。这就是父母的语言带来的影响。
这本书介绍了与孩子沟通的“3T”原则,即:共情关注(Tune in)、充分交流(Talk more)、轮流谈话(Take turns)。
1、共情关注(Tune in):这项原则比较细微,要求父母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在关注什么。孩子的关注点在当下,他们重视体验,所以即便孩子的关注点一直在变化,请父母也随着孩子的关注及时作出回应。
2、充分交流(Talk more):多和孩子交流。当然不是零散的话语,可以描述当时自己在做的事情、和孩子谈论一下当下的事情等。
3、轮流谈话(Take turns):用开放性的问题来扩展谈话的内容,不能填鸭式的填塞,而是抛出自己的“为什么”和“怎么办”,孩子就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在这个过程中,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最终会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樊登老师常说一句话: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如果一件复印件出了问题,你不会认为是复印过程出了问题吧?很多人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选择的确是不同的方法,有些人愿意高价昂贵去购买高额的学区房,却不愿意花一点精力去改变自己。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把重点放在改变自己身上,从提升自己出发,和孩子的沟通做到正面、积极、有效,那么孩子也会因你的改变而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