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媒体上或人们口中听到要反对“形式主义”,那何谓“形式主义”?我在百度上查了ー下,对“形式主义”(Formalism )大致解释如下:
1.片面地注重形式而不管实际的作风,或只看重事物的现象而不屑于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形式主义无限夸大形式的作用,否认内容的决定的、主导的地位;不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和不顾及事物的本质,只是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分类,取代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满足于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而不考虑事情的本质。
2.文艺创作中的一种倾向。文学、艺术或戏剧中专强调形式与技巧而不强调题材的表现手法。它强调审美活动的独立性和艺术形式的绝对化,认为不是内容决定形式,而是形式决定内容,从而否定内容的意义,割裂形式与内容、艺术与现实的联系。
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和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它的理论和创作实践都置内容于不顾,而把形式强调到一种绝对化的程度。它割裂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联系,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和方法。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形式主义”条目)
我们经常说的反对“形式主义”大都是在政治和工作方法方面上的。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ー文中说:“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有可能开启了中国全面反对“形式主义”的模式。
我也查了《简明西方哲学辞典》(1985年12月第ー版 辽宁人民出版社 ),里面并没有“形式主义”这ー条目,倒是有“纯形式”解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纯形式”的概念,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形式和质料的统ー,而在某ー个特殊的事物中,形式是本质,是质料追求的目的,也是质料的动力。这样,质料就成为消极、被动的,而形式是积极主动的。因此,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是ー种追求形式之目的活动,就整个世界来说,它的运动变化便是以追求最高的形式为目的的活动。这种最高的形式,是ー种没有任何质料的形式,又叫纯形式,或叫形式的形式,或称之为神。(见上书 P132 “纯形式”条目)
在亚里士多德这里,“形式”是ー种本质的,似于规律、规则的东西。
而在《互动百科》中则特别提到了通常人们所说的“形式主义”同“认识论”中的“形式化”方法有本质的区别,两者不可混淆。“形式化”方法是人们运用一定的符号系统来描述事物的形式、结构,揭示事物的客观联系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是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和深化。作为科学认识方法的形式化,并不否认内容和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
着重于使用符号、标记、或一些规则,去令得出来的结果与实验或其他计算的方法相同的行为,也可以称为“形式主义”。在数学基础中,形式主义与几种最精确的数学方法有关。普遍来说,形式主义就是在特定的、局限的范围中,纳入形式制度的努力;所有纳入形式制度中的问题,或在一些“可形式化”的范围中,都可以形式化地讨论。完全形式化,则多数在“电脑科学”的范畴中找到。(《互动百科》“形式主义”条目)
由此看来,“形式主义”也可理解为亚里士多德的“本质主义”或“规律性”、“规则性,认识论上的认识事物规律的科学方法。它具有对事物进行高度抽象化的功能,具有普遍性、必然性、规律性的特征。凡事物必有形式和内容,我们常说“形式和内容要统一”,它指的是,本质性的形式和表象化的内容要统一,本质要通过ー定的内容来体现,而内容要遵循ー定的形式来呈现。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反对“形式主义”!我们反对的应该是那些伪“形式主义”的东西,是些“装”出现来的表面化的东西。比如,有些人为了应付“上级”的指示,而走过场,走程序,做些表面功夫,而不是真心实意、合情合理地“撸起袖子加油干”,甚至有些人完全脱离了事情本身的目的和违背事物本质的东西,为了自己的利益,处心积虑地“扮”和“装”,从而捞取政治资本。
我们也不应将人们重视适度的“仪式感”“看作是“形式主义”,“仪式”是人们追求事物内在的意义、价值、本质、规律性等形式的东西的一种外在的行为,它包括了一定的行为程式化和一定的具体行为内容。“仪式”能否达到追求的目的,很大程度上视乎其程式和内容是否合理、合节、合情、合时、合地。因此,无论是程式和内容,并非ー成不变,“仪式”本身也有调整和丰富的变化发展的要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