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要求,对什么都说好;
总是隐藏自己的感受,迎合大人的想法;
看起来乖巧温顺,其实内心并不快乐。
有这么一群孩子,总在委屈自己
但实际情况是,很多讨好者,已经不是简单地取悦他人,而是无法控制地讨好他人,下意识地牺牲自己,甚至对来自他人的赞赏和认可上瘾。
懂事的代价是牺牲自我意识,拿自己的快乐换别人的认同。”
看了这篇文章我哭了,自己就算是文章中家中老二的原型了吧,从小就开始不停的学习看大人脸色,谨慎思考该说什么样的话他们才会喜欢我,努力的做各种事情。小的时候会想姐姐为什么可以那么自如的依偎在大人的怀里,妹妹为什么能做到自如的跟父母提需求,及其期望自己也可以依偎在父母身边,可以任意的说,任意的提需求,我完全不敢。而我从小到大无论多难,都不会张口跟父母说的,妈妈总是会轻蔑的说,小贺这个小孩就知道报喜不报忧。其实就想让父母觉得我很好,我都可以解决,不添麻烦,不增加负担,还很优秀,就是我很懂事。从小就感受到了人们都喜欢轻松愉快的事情,都不喜欢沉重伤痛。所以从小我就努力学会把人们不喜欢的情绪隐藏在自己心里。所以身心灵老师说我讲出来的故事不动人,就很想笑,因为那些情绪都被包裹在我自己的围墙里,出不去,别人也进不来,即使表达再悲伤的事情,而发出的也是轻松愉悦的的能量。这是从小就无意识的开始练习的自保技能吧。
所以一直很怕权威,怕在他们面前表现不好,怕说错话,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会猜的到他们喜欢什么。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特别想上英语补习班,我想了好久,想了各种说法,跟母亲张口,结果母亲一口答应,我开心到不行,风雨无阻,一节课不落,甚至一天下的雨太大了,我敲了补习班老师家的门,老师说,今天雨太大只有你一个来的,就取消吧。这是我极少数的提出需求,所以特别深刻。不是父母不满足我的需求,而是我太想做懂事的孩子,“太见外了”。
记得后来有两位身心灵老师都跟我说过同样的话,“要记得求助”。每每想到这两个字我都会哭到不行。求助于我来说太陌生了。
“真自我的人,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行为的动机源于自己的真实感觉,不会因为失败而自我怀疑。假自我的人,以别人的感受为中心,他的自我价值高度依赖他人的评价,行为动机也大多源于对外界评价的迎合。”
这样长大的我意味着在以后人生道路上,需要学会感受自己的真实感受,然后摆脱以别人的感受为中心的惯性模式,不以此要求和评判自己及别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