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有这样的想法:
“为什么我爸妈在我小时候不逼我学点一技之长呀?”
“为什么我爸妈在我小时候不让我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学习呀?”
“为什么我爸妈…”
这么荒谬绝伦的想法却总是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盘旋,像是扎了根一样,每次都能想起来。
这估计是我在大学里终于找到一样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练字,并持之以恒的坚持期间,那种艰辛所带来的困惑吧。
1
父母是一个相对比较传统的人,小时候给我们兄弟二人所灌输的理念就是好好读书天天向上,甚至他们的行为也无不在向我们诉说着学习很重要。
“你看一下那谁谁谁,全校第一名。”
小学时候同龄发小拿过第一名,为此父母念叨了很久。
郁闷的我,第二年就拿了个全校第三。
有时候父母的言行真的对孩子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虽然后来的我一直被两个同龄的发小压了一头,原因我猜是我比较贪玩吧。两个发小是主动学习,而我是被动学习。
从小从学习读书中长大,兴趣爱好大多被抛之脑后,以前初中时爱打篮球。
但是高中之后就很少打篮球了,可能是觉得自己瘦弱不堪他人一碰,所以就没怎么粘过这么激烈的对抗性运动了,当时还为自己找了个很好地借口,美其名曰:“没有很好的搭档了。”初中时默契的篮球搭档去了另外一所重点高中。
之后更是一头都扎进了备战高考的旅途里面,仿佛这是一条朝圣之路,跨过高考的坎,就能站在世界最高峰。
虽然直到最后高考结束分数出来都没有太多的波动,也没有想象中的激动,高考完的那一晚,在学校洗完澡后,自己就默默的走到教学楼下的孔子雕像那里,看了良久。
也看了自己楼上的教室良久,最后默默的朝着孔子鞠了个躬,也可能是朝着自己的课室。
当时心境现在大多以记不太清,只是想起当年的洒脱,居然让现在的我心生了些许的羡慕之感。
大学后认识了许多形状各异身怀绝技的人,我也开始在不断的寻找着自己喜欢的东西。
吉他、笛子、乒乓球、羽毛球等等我都尝试过,大多坚持不到一个月。直到某一天看到舍友的练字帖。
然后坚持了一年多快两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里所产生的怀疑真的多的不要在多了。
“为什么不从小跟着爷爷学书法?”
“这肯定是笔的问题,你看别人的笔如此顺滑?我的笔出墨断断续续。哦,同款笔,那没事了。”
“大神,寄个手给我吧。”
第一次觉得为什么从小父母不逼我在闲暇之余去找寻一下自己的兴趣。
2
一直到现在,自己已经不大常有这些疑惑了。因为我换位思考了一下。
我的家庭背景其实挺平凡的,爷爷应该是个书塾的教书先生,因为老家下面教书课堂现在已经成了我老家的杂货室,其实就是堆柴的。老爸老妈在一家中学任职,从小所在的氛围基本都跟读书有关,并且家中经济状况也就温饱有余而小康不足,同时供养两个孩子的成长,也就没有那资金去探寻孩子的兴趣教育。
而且在父母的思想中,高考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能让自己的孩子以后生活不那么的艰苦;他们的年代里没有如今这么发达的社交网络,所以相对于孩子的兴趣教育这方面的了解会相当的匮乏。
不仅如此,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担负着教子育女的重担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也只能负重摸索前行,当都知道要把孩子送上大学这么一条路径之后,所以不遗余力的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环境。
记得《请回答1988》里面有这么一幕:
德善是一个永远被忽略的二女儿,餐桌上的煎蛋总留给弟弟,漂亮衣裳都属于姐姐的,连同生日也跟姐姐一起过。
又一次想要单独过生日被忽略后,德善大哭一场。夜晚回家路上,爸爸捧着蛋糕等着他。
爸爸说:“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所以,我女儿稍微体谅一下。”
其实想到这里我已经想通了很多问题了,当我成为孩子的那一刻,他们也才告别了“孩子”得身份,去学着当一个父母。
3
还记得不知道是小学还是初中学的朱自清的《背影》了。
那句“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在网络里流传甚远。
以前不懂其中感情,觉得作者矫情。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
为人父母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轻轻松松的过日子。他们也曾年轻过,他们也曾想过远走高飞看看世界有多大;也知道孩子不喜欢被催婚,不喜欢唠唠叨叨。
但是他们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时代变化的步伐,快到连我们这些年轻人都跟不上,何况日渐衰老的父母们。
想至此,突然庆幸自己在大学时曾送过父母智能机,因为那时的父亲还用着按键的手机,母亲的手机也都已经残缺的不能在使用了,但是就是不肯再换手机。
后来,我用我在学校兼职打工的钱,在网上买了两台红米note2,应该是。
在国庆回家时,将手机放到了父母手中。那时候的我,不太敢直视父母。所以父母脸上的表情是甚,也不大清楚。
后来虽然那两台手机已经坏掉了,但是父母愿意去买新的手机了。
母亲一直在高速服务站上兼职着,今年春节假期回家,因为疫情和老妈的工作,在老妈煮菜的时候曾问过:“你在服务站的时候记得戴口罩”
“我当然带啊,我还带了两个。现在疫情这么严重。”看她比划着手指声音高昂。
意识到:今年的疫情,老妈比我知道的都快。
我也就假期回家之后才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那时候都快年二十七、二十八了。
这个年,父母其实也在改变。
他们与我们的相处如黑夜行路,摸索着,迷路着。这条路上,闪烁着伟大的勇气和血浓于水的爱。
即便他们有时会犯错,会唠叨,但他们更希望子女给点温情和鼓励。
所以我很庆幸那时候的自己,给父母送了两台手机。
让他们有机会跟上我们的脚步,在我看不到的时间里,慢慢的改变着。
他们其实也不想落后,也想继续留在我们身边,当一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大树,跟上我们的脚步,站在我们身边。
初次为人子,我也在学习怎么和你们相处。
所以,余生还请继续指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