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幸现场聆听了国防科技大学王金丽教授的“我们的家 我们的娃”家庭教育专题讲座。王教授从30多岁时放弃年薪百万的工作,投身军营,致力于军人和军人家庭心理疏导、调节工作,默默为强军梦做出自己的贡献,用自己的心灵为强军征途中的战士们送去缕缕清香。
王教授的讲座专业性很强,理论结合案例分析,很接地气,让人一听就明白。说话也特别温柔可亲,让人如沐春风,同时又能恍然大悟。听有所得,思有所悟,以下几点是我学习的总结,要改变固有的观念,走出误区,更重要的是生活中要努力践行。
第一点,家是什么?家是一个能让人轻松的地方,是一个充满亲密的地方,是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地方。提到伴侣的情感层次,由陌生人层面―熟人层面―观点层面―情感层面―隐私层面,层次越高说明伴侣之间的信任感越好,伴侣关系越亲密,家庭的和谐幸福指数就越高。但是做起来难,关系层次到达熟人层面,彼此就开始深入分享内在,观点层面,男女是不同的,男人着眼于讲道理,女人重感受,就像人们常说的“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女人恨你吐苦水、发牢骚其实是在情感上表达倾诉和安抚的需要,需要男人去感受、理解、安抚自己,而男人往往想着解决办法,想着如何把你的苦恼解决掉,往往就适得其反。所以,了解家庭关系层面,了解男女的不同需求,才能更和谐美好的生活下去。
第二点,正确的家庭序列关系。很多家庭有了孩子后,宝妈们都情不自觉地把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了,眼里心里都是娃,曾经有段时候我也有这种想法而且很强烈。有的丈夫总是把父母放在家庭关系第一位,事事都要顺着父母,以孝顺父母为第一位。王教授告诉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家庭序列关系意识,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亲子关系是第二位的,父母关系才是第三位的!只有摆正家庭关系顺序,才能营造出健康、和谐、欢愉的家庭氛围。如果夫妻关系不好,亲密关系不够,通常会把孩子或者老人抓进来,替代伴侣,占领伴侣的位置,比如典型的母子纠缠的代际传承,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情感诉求不被满足,甚至陷入绝望,就会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用孩子来代替伴侣,拒绝母子分离,紧紧的控制孩子,让孩子也心存焦虑和愧疚,但是婚后对自己的小家庭是及其不利的,“妈宝男”就是这种关系的典型代表。明确问题所在,找出根源,才能为不正常的关系破冰,为好的家庭关系打下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