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桂林公园四教厅,老同学从杭州过来进行了下午谈。
老同学25岁公务员辞职,创业,33岁结婚生孩子。生命中很长的时间都在社会上闯荡。爱看书,本身就是一本书。

感触:
1.道德经等文字,是作者们对所看到客观事实的呈现,是他们对事实的理解。
不是为了迎合谁而写,而洞见自然撞击并吸引追随者。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多与行动多,最终会触碰到同一个生命底层逻辑,它们相互促进、影响。
多行动提升了感受力,看到思想的深刻处;多读深刻的书,哪怕刚开始只求硬背,也会随着阅历增加有一层层递进的理解。
3.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 ,个人与时代。能在时代翻滚中留下来发展壮大的,往往是符合时代需求大流的。
个人如果只强调个人修炼,与时代大环境脱节,他的影响力不会大;利他,将自我发展与社会需求结合,大势所趋,将会是顺流。
4.每个人过的都是自己的日子。事情是自己在经历和一点点体验,和他人无关。
生活是自己的,由自己经历与承受。生命在创造历程,哪怕最亲近的也无法总伴,需要自己面对;无论是否活成别人希望的模样,人后,生活好坏是自己扛着,酸甜苦辣是自己吞下。


5.人要做事,积极面对。
说“随缘”的,常是那些很想追求而不得者。所谓追求“佛性”与“随缘”的,有太多包含了深深的无奈。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放下,面对并应对。
佛教等信仰者,有太多有深刻洞见的人,而不是工具。最后归于拙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