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大概说的就是现代人有一种“病变”。
这种“病变”,就是对高科技和迅速增长的物质财富过分依赖,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很强烈的混乱。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现在app越来越普及,各种app蜂拥而至,让人眼花缭乱。
想要下载个团购类的app,选择有太多太多。我们就有了选择困难症,不知道该选哪个。好不容易选好了,软件出了什么问题,又要拯救很久。由此造成极其痛苦抓狂的局面……
现代人的问题除了这方面,还有物质享受驱使下的对金钱的追求。金钱自然越多越好,追求永无止境,得到了便好,得不到就困苦不堪。
因为这样一系列原因,人的焦虑感、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大大加强。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一种“顺其自然,不可怨”的态度。一般人认为“顺其自然”是老子提倡的“无为”和庄子提倡的“无所待”,其实孔子才是顺其自然的最佳代表人选。
孔子一生都在追求统治者施行的仁政,以至于天下百姓都归顺于君主。但是在当时的乱世,所有的统治者只能赞赏,却不能真正地实施仁政。
所以孔子选择了顺其自然,退而讲学著书。孔子没有任何怨恨,最终收获了桃李满天下。他的很多弟子都为国家尽了力。
他不仅为社会培养了无数人才,还留下了照耀千古的《论语》。其中的精华千年万年都会不朽,屹立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
还记得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于孔子来说,如果不义,富贵宁可不要,有了义,无论饭多么粗淡,仍然乐在其中,这是一种多么高的境界啊!这种境界就是一种“顺其自然,不怨”啊!
但“顺其自然,不可怨”并不代表不去争取,不代表得过且过,苟且而活。而是在尽全力争取之后而不得,顺其自然之理,不去怨恨,奋斗过了,争取过了,便是胜利。
孔子也是访遍了无数国家、无数君主,力陈自己的理论之后,没有采纳才选择快乐地著书立说。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范仲淹是个直言敢谏的人,他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进谏说太后应该把权力还给皇帝、皇帝不应废后、吕夷简不应把持朝政等等,他慷慨激昂地争取了,但是无果,被贬也是无怨无悔,依旧做好当地的工作,做出了功绩。
app研究不明白,就放一放,或者问问别人,顺其自然,不必要纠结于日常的小事中,徒增烦恼。正所谓“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我们是新时代的一群朝气蓬勃的人,即便人到中年也正是奋斗的年龄,社会的发展催促着我们不断追求更好的生活,这本没有错,这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也是一个上进的人所应该去做的。
尽力了,却得不到,不代表不能快乐地活着。请在此时“顺其自然”,做一个不困惑的智者,做一个不忧虑的仁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