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日更#40天|《波西米亚狂想曲》

日更#40天|《波西米亚狂想曲》

作者: 清荷依依 | 来源:发表于2019-03-23 21:46 被阅读0次

      《波西米亚狂想曲》昨日首演,真的让人既激情澎湃,又悲伤流泪。虽说被剪得有点狠,却如同重回八十年代现场演唱会,大力推荐。

日更#40天|《波西米亚狂想曲》

          Queen乐队,《We are champions》《Radio GaGa》《We will rock you》《Bohemian Rhapsody》经典传唱,就像高晓松描述得“天才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二个小时的电影,就那么嗖地结束了,就像天才早逝,唏嘘[难过]。

        燃烧生命,也不枉此生啊。

        天才是什么? 天才创造力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普通人想破脑袋,挤不出半句精彩,但是他却能一边说话,一边旋律歌词谱出来。他全心全意,一心只有一件事情。或许肆意挥霍,或者潇洒风流,或者任意妄为,但不可怀疑他的才气像泉水一样汩汩喷出。就像诗人李白,虽然他有个典故-铁杵磨成针,但是我们能不承认诗仙李白的鹤立鸡群,才气横溢,诗词俱佳,传唱千年呢?

        “99%的汗水,1%天才”,到底是99%重要, 还是1%关键? 我想1%一定是千发一钧的那个钧,祖传秘方的那味关键药引,缺了它还真不行。

        世界上的名人、伟人都凤毛麟角,你知道的达芬奇,达尔文,贝多芬,肖邦,伽利略,特斯拉,法拉第,雨果,巴尔扎克,莎士比亚,普鲁斯特这些人,有几个是因为长期大量时间,用意志力让自己成名? 他们都一早有某种天赋陈列出来,再加上汗水,意志力,机会,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另一种解说吧。

        我对电影早期弗莱迪的激情四射,放眼未来,很是着迷。他跟Mary的对话,他对自我认识,对乐队定位,对那些在角落里的小人物,异类人的激励在歌词中充分展现。

        他们70年代成名,在1985温特利球场为非洲难民的倾力演出,他们到美国,澳洲,欧洲,日本演唱,唯独与中国无缘,想想也是遗憾,我们到了三十年后地今天才认识这个乐队,认识弗莱迪.费的天才魅力,不能在他在世时与他共欢,聆听他们的天籁之音,有怅然,不过如果真的是这样,应该更伤心吧。

      还好有录音,还好有视频录像,给我们留下了他们的声音与身影,还有故事。千年前大师的音乐,诗歌,不知丢失了多少,能有这点已经不错。

      不是音乐,就是文章,这些是可传递,遗传,留作历史,彰显存在的东西,所以音乐家,小说家(各种名著)是幸福的。因为在人类文明历史上,有一小丟是他们的历史,就已经很满足,幸福了。

        向QUEEN乐队致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更#40天|《波西米亚狂想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ue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