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是前拉斐尔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罗塞蒂和亨特在家一时兴起创立了这个学派。但是没想到这个流派却声名大噪。前拉斐尔派很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悲剧爱情。米莱非常擅长通过画画和各种手法来表现爱情主题,因此毫无疑问米莱是这个流派中最有才华的画家。米莱是一个少年天才,在11岁的时候他就进入皇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Schools。在早期他的《基督在父母家中》是备受争议的,到了19世纪50年代中期他开始尝试新的创作方法,后期作品取得巨大成功,被人耳熟能详,例如:《欧菲莉亚》,《拾穗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是妻子的功劳(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妻子艾菲与评论家离婚之后与米莱结婚。婚后,艾菲大力推广和宣传他的作品,让米莱名利双收。
《欧菲莉亚》故事概要:
米莱在19岁的时候完成作品《伊莎贝拉》,这也是他自己非常喜欢的作品之一。女主人公伊莎贝拉来自薄伽丘笔下的人物。故事发生在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伊莎贝拉和两个做生意的哥哥生活在一起,她爱上了店员伦佐。画面中描绘的是他们一起吃饭的场景。她一袭长裙坐在桌子的右边,伦佐坐在旁边正在和她一起分享血橙。伊莎贝拉内心深深爱上伦佐,但是在画面上表现的非常的淡定和沉着。一旁的伦佐疯狂的迷恋着伊莎贝拉而无法自拔导致在饭桌上目不转睛的盯着她看。这也为后面的悲剧故事埋下了伏笔。坐在对面的哥哥一手夹着核桃,另外伸出一只腿正在逗狗,体现出哥哥的轻浮放荡行为。
《伊莎贝拉》后面发生的故事就比较血腥。哥哥们发现伦佐喜欢自己的妹妹,就把他引诱到森林然后杀死。而更虐的是伊莎贝拉找到了伦佐的尸体,砍下头放在花坛里面。
创作手法:
在这幅面里面有很多的象征的手法,画面中的血橙暗示了后面他们的悲剧爱情故事,橙子也象征着伦佐的头。在伊莎贝拉后面隐约可以看到一个小花坛,也预示了伦佐的悲剧结局。同时通过哥哥在饭桌上面的行为预示着玩世不恭和放荡不羁的性格,为后续直接杀死伦佐奠定了伏笔。
心得体会:
这幅画通过展示一个微妙的饭桌场景为我们叙说了整个故事的结局。前拉斐尔派追求至死不渝的悲剧爱情。每每看到都会让人心头一紧。人生其实有很多的选择和契机,我们可以做出很多改变。但是世俗的看法和传统仿佛是一座无形的牢笼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我们的抉择。因此在看这些作品的时候一方面,哀其不幸,恨其不争,另一方面也感叹我们现代人是不是也在步其后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