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暑假是惬意的,也是忙碌的。那时候的天还是蓝色的,民风是淳朴的。小孩子出门玩基本是沒人跟的。
夏天,炎热如火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树上的知了在哼着歌。也许是幸福也许是兴奋,也许只是感叹命运的短暂。一遍一遍的“知了”“知了”,也许真的是悟透了生命的真谛,也许是真的知道了生存的意义。
树荫下,草丛间,蚂蚁是忙碌的,三三两两的不知道在搬运什么,也许仅仅是在匆匆赶路,蹲在地上的孩子,竟然能够一看一中午。什么是路?这好像是一个哲学问题,那时候的我还没有读过鲁迅,也不知道鲁迅先生那句“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但是却听到过一首歌,大概歌词是这样的“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好像是西游记的主题曲吧。虽然表述形式不太一样,但意思是差不多的。路是走出来的,事是做出来的,做了,是非成败看运气,不做,永远守在阴影里。
蝇营狗苟的人们,多么的像那只匆匆的蚂蚁,每天同样的忙碌,却不见得能够做出同样的成绩;又多么的像那只在树上高歌的知了,每天都在对自己吹嘘,可是我们真的感悟了生命的真谛?
不敢去想,匆匆四十年,依然记得看蚂蚁,也依然会在夏天听知了,唱那永恒不变的歌曲。行走在阳光下,却突然恍惚,什么是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