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13次输出《心理学发展简史》

第13次输出《心理学发展简史》

作者: 取悦自己的心 | 来源:发表于2019-03-22 22:28 被阅读0次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心理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古代的中外哲学家,思想家在说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时候,都阐述过他们对心理现象的观点。也有学者通过观察和总结个人的经验,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现象。这些思想、观点和发现,有些至今仍有参考价值,甚至在今天看来, 有些仍然是正确的。

    例如,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各有其理论观点。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即认为人生而俱有的本性是相近的,后天生活才造成人和人之间很大的差别。在人性的善恶问题上,孟子主张所有的人都是性善的;荀子主张所有的人都是性恶的;世硕主张人性是有善有恶的;告子主张人性都是无善无恶的。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影响的争论,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西方,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医生,被誉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把人分为四种类型, 即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并解释说,这四种类型是由人体内四种液体,即黄胆汁、血液、黏液和黑胆汁所占的比例不同造成的。后来, 罗马医生盖伦 (Galen, C.) 提出了气质这个概念, 把希波克拉底的分类 叫作人的气质类型。 尽管希波克拉底对气质类型产生机制的观点并不符合科学事实, 带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色彩,但由于他对气质类型的划分比较符合实际,所以至今仍沿用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名称。

    从古代的心理学思想中还可以发现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但是, 那时对心理现象的研究用的是思辨和总结个人经验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获 得的结果, 只能说是一种心理学思想,不具备实证的性质,因而并不能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19世纪以前,心理学一直隶属哲学的范畴。

    直到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韦伯 于1840年发现了差别感觉阈限的定律, 即韦伯定律;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 于1860年发现了费希纳定律,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姆霍兹 邦物流有限公司测定了神经传导的速度, 研究了颜色视觉、 听觉和空间知觉,提出了至今仍颇有价值的理论;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开创了记忆的实验研究; 等等。 这些研究都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奠定了基础。而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对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冯特却明确地提出 心理学要研究经验, 这就把把心理学从研究灵魂的哲学心理学中摆脱出来。他在全面总结哲学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实验心理学的体系, 又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实验室, 相继创办了 <哲学研究> 和 <心理学研究) 杂志,出版了大量的心理学著作。所以冯特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望,通过心理学实验室他又培养了众多的心理学人才, 使他的影响不限于德国, 而具有国际性。

    二、学派纷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心理学发展的初期,人们对心理现象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心理现象是十分复杂的现象, 在当时. 人们很难对它做出全面的解释。 但是, 心理学家在研究心理现象的时候, 总要提出自己对心理现象认识的理论, 并根据这种认识规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这就难免出现片面性。

    一种理论观点出现以后, 有人发现了这种观点的片面性, 就会批评这种观点。 在批评别人观点的时候,批判者又会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以弥补别人理论的不足。但是,他的理论观点也不会超脱时代的局限,仍然会有不足,他又会遭到别人的批评。理论观点的争论就这样展开了,学者们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伴随各种观点之间的争论,形成了不同的心理学派别,使心理学进入一个学派林立、相互纷争的时代。 这种局面在科学发展的初期是难以避免的, 而且百家争鸣的局面对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这个时期比较有影响的学派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费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一)构造心理学

    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 分析意识的内容, 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联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也就是企图从意识经验的构造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只问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 不问意识内容的来源、 意义和作用。 由于构造心理学派把心理学的内容规定得太狭窄, 太脱离生活实际,又把内省实验的方法, 即由被试者在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下, 进行自我观察的方法, 当作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

    (二) 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始创于杜威和安吉尔

    机能主义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 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 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因为它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所以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20世纪以来,应用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和成就,与机能主义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三)行为主义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反对构造心理学的观点, 创立了行为主义。他认为构造主义研究人的意识,而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研究意识很难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因此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差系,由此就能根据剌激推知反应, 根据反应推知刺激 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就可以预测行为, 并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因此, 这一学派的观点, 在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的争论中, 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四)格式塔心理学

    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墨、克勒和科夫卡认为, 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 意识,、经验也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 所以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组成它的元素, 主张丛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并由此建立格式塔心理学。

    (五) 精神分析

    奥地利的弗洛伊德是一名精神病医生, 他从自己的医疗实践中, 发展起来了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

    弗洛伊德认为, 人的心理包含着两个主要的部分, 即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能够觉察得到的心理活动, 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 这种欲望因为社会行为规范不允许满足, 而被压抑到内心深处, 意识不能将其唤起。 它不同于觉察不到的通常意义上的无意识, 为区别起见, 后来经常将其 叫作潜意识。 后来, 弗洛伊德又提出前意识的概念, 认为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中间心理状态, 是那些此时此刻虽然意识不到, 但是在集中注意力、 认真回忆、 不断搜索的情况下, 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

    弗洛伊德还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 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13次输出《心理学发展简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vd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