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庄子·逍遥游·一》07

《庄子·逍遥游·一》07

作者: 轩窗翰墨 | 来源:发表于2023-06-15 19:15 被阅读0次

    原文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jǔ),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竟,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shuò)数然也。虽然,犹有为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líng)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wū)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

    因此,那些才智可以担任一个官职,行事可以造福一个乡里,德行可以投合一位国君,以致能够得到一国民众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的态度也和小麻雀一样了。宋荣子就嘲笑他们。对宋荣子而言,即使全世界的人都称赞,他也不会特别振奋,即使全世界的人都责备,他也不会特别沮丧。他能确定内在自我与外在事物的分际,辨别荣耀与耻辱的界限,只需如此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这样使他不会汲汲追求世间的成就。他的表现虽然不错,还有尚未达到的境界。

    再者,像列子能够乘着风势而飞行,姿态轻巧美妙,过了十五天才回来。他对于圆满幸福并未汲汲追求。这样虽然免于步行之累,还是要等待风力的配合。如果有人能够顺应天地的常道,由此把握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再遨游于无穷的境界,那么他还要等待什么呢?所以说:至人化解自我,圣人化解功绩,圣人化解名声。

    解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有千差万别,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正因为世间存在参差不齐的差别,所以就会有万事万物的现象。

    庄子在本段文字中,主要描述并评论了三种人的精神境界。就是说修养高的人,忘掉了小我;修养达到神秘莫测的人,不再去执着建功立业;修养达到圣者境界的人,甚至权利、地位、名誉都不去追求了。

    在庄子看来,那些个在一乡一国有所作为的人,只是属于小知小见,尚未达到“逍遥”之见地。而且那驾风远行的仙人列御寇,由于仍不得有所依靠和凭借,也称不上真正的逍遥游。

    依庄子之见,真正拥有了逍遥游的那些人,已经做到了无我、无为、无用和无所待的至高无上的,与道融为一体的精神境界。

    显然,至人、神人、圣人,都是庄子笔下的理想人格,其本体为一,而展现的功能各有精彩之处。至,言其体,所以说“至人无己”;神,言其用,所以说“神人无功”;圣,言其名,所以说“圣人无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逍遥游·一》0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vr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