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与同事围坐餐桌聊到这样一个话题:两个双职家庭,能不能自己带孩子?
我坚定地回答了:“能!我就是这样过来的。”
同时,思绪牵引我回到了五年前。
这5年,我人生经历了三次“走出去”。
①大V店个人站长
这一年儿子2岁,女儿刚出生不久。我一人带两娃,没有多少朋友,身边都是一些全职带娃的妈妈。
免不了家长里短,我也不看书不学习,被生活磨砺。
可是内心渴望改变,2015年我决定“走出去”。
恰逢分享经济的开始,我成为了大V店(一个母婴电商平台,致力于妈妈成长)的一名普通会员。
“自用省钱、分享赚钱”瞬间打动了我,作为全职妈妈,渴望有一份独立的收入。我的“虫虫书屋”正式在朋友圈开张。
当时,面临着微信朋友圈只有60人的尴尬局面,为了加到更多的精准妈妈人群。
我自费去广电中心办了虫虫书屋的展会。三天时间,加到了500名妈妈的微信。
从这些精准的人群中,我转化了278名妈妈成为会员,我成为了大V店的个人站长。
2016.9.24国际会展中心为了给这些妈妈推荐合适的书籍,我每天学习4节育儿课程,阅读、写作、做社群分享。有了一份独立收入,至少想买书什么的,闭眼能入。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在我做得最好的时候,我没有选择安逸,而是又迎来我的第二次“走出去”。
② 带娃上班族
那一年我的小女儿1岁2月,还没有驾照,每天把她挂在身上,坐公车带她去上班。
工作时把她放在腿上坐着,中午喂饭、哄睡,下午兵荒马乱。办公室鸡飞狗跳,有时候老板的妈妈(公司法人)还帮我照看孩子。
尽管如此,我的老板曹博士从没有嫌弃过,反而给我准备了一间儿童房,公费置办了一屋子的玩具。
上班途中的臭美工作是朝九晚五,双休无压力。在中南大学科技园,接触的也都是一些学生、教授。
当时,我内心充满感恩,可也知道“论文查重”这份工作没有成长,我犹豫不决了一年。
一面是感恩,一面是愧疚,一面是对成长的渴望。终于,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走出去”。
一个人去了芙蓉镇③作文老师
“走出去”意味着我失去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圈子,稳定的工作,规律的作息时间。
说内心不惶恐,那是假的。可是我也明白,必须“走出去”。身体、心灵、思维都需要去学习。
2019年12月辞职创业(因疫情没有正式开始),无意中成为了一名作文老师。
从0到130名学生,到成为校区负责人,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同时收入也翻了三番。
彩儿老师就是本人呐哈哈,非常自恋地说一句:像我这样爱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出发,努力钻研教学的老师,不容错过。
这个奖,我拿得心安。
教学比武大赛复赛特等奖在这个行业稳定以后,我又有了两项新的“走出去”。
一、来到简书日更。
在这个短频快的视频时代,还愿意写作和看别人写字的人,一定很特别!我想认识你!
二、报名了不熟悉领域的课程。
周文强老师的线下课、柳婉琴老师的线上课,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
我始终认为,生命是独一无二,又是期限短暂的。每个人若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有意义有价值有成就,那该多么美好。
愿我们无论何时,都具备敢于“走出去”的勇气,距离上的,心灵上的,圈子上的,思维上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