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有能力善待别人吗?

我有能力善待别人吗?

作者: 遇见哲美 | 来源:发表于2021-07-07 23:12 被阅读0次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这一章呢,古注大多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汉唐时期的注解,说:我不希望他人欺负我,那我呢,也不愿意去欺负别人。这里呢,“加”,就当作“驾临”来讲。夫子说,子贡做不到。因为道德修养的准则,是调伏和改变自己。我们可以控制自己,不施加痛苦给别人,但是控制不了别人,将痛苦施加给我们;我们只能决定自己的行为,决定不了别人的行为。

    所以,力图希望透过他人的改善,来找寻自己快乐的出路,这是行不通的。这个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面对生活时,我们的想法,总是绕不开一个固定的模式,那就是:我的痛苦就是因为你,你做好了,我就不痛苦了。别人的言行,给我们的身心造成不欲的时候,我们要去掉这种痛苦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让对方先停下来,甚至对方停下来还不行,还得加上抚慰关心,忏悔道歉等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平息我们的苦受。

    “非尔所及”,是说我们无法让所有面对我们的人发生改变,所以我们必须要避免这种思路。《入行论》当中有一句话,说“何须足量革,尽覆此大地,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我们怕扎脚,不用把整个大地都铺满了皮革再去走路,这是行不通的,只要穿上靴子,就可以走了,就不怕扎脚了。

    所以,我们必须要避免这种希望通过他人的改善,来解决我的痛苦的这样的思路。必须要放开——别人犯错,我就得一直痛苦的这种执着。避免让别人负责我的痛苦的这种想法,改变成为——楷定自身,落实自己对痛苦应负的责任。

    关于这一章呢,大多数人更为认可的另外一种理解,是宋儒的注解。说:我不愿意别人施加在我身上的事,我也决不会以此事,来施加给别人。针对这种理解,夫子说,子贡做不到。我们想想看,子贡可以说是一个全才了,政治、经济、言语,样样精彩,可是面对自己不愿意的事,不想施加给别人这样的事,夫子却说他做不到。

    其实面对别人施加给我们种种不欲的境界时,我们心中呢,自然而然就会生起不满,即使没说出来,心里还是有一种想法,想要还回去的冲动的。心念上不现起这种想法,太难了;现起这种想法时,觉察到,也不容易。通常出现这样想法的时候呢,自己觉得还蛮合理的,还是因为自己有修养,才没有说出来,付诸于身口。所以真正的做到不施于人,并不容易。

    可是呢,我们却常常有一种误解,明明做不到,却总以为已经做到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误会呢?因为我们通常一想啊,就会粗粗的想,我是一个很少做害人之事的人,比如说不尊重别人,毁谤别人,或者是欺骗别人、偷盗等等,这种我不愿意遇到的事,我是绝不会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别人的,可是细小一点的事,我们就忘记观察了。

    其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会去杀人放火呢?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与人应对,这些个小事儿。面对这些,失去观照的我们,经常是将自己不愿意的施加给别人。比如说,整天阴沉着脸,一点小事儿就生气、冷战,这样的事。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生气或不高兴的人,尤其是与家人朝夕相处,儿子不高兴,父母就开心不起来;父母不高兴,家里就压抑、阴沉,人人紧张,不能放松。不高兴的情绪,即使不发作出来,也会让家庭的气氛冰冻,家庭成员人人自危,对每一个人都是一种伤害。

    那我们面色阴沉的时候,就是让别人痛苦的时候;那满脸的不高兴,就是伤害别人的表现,就是将己所不欲的施加于人的状态。所以,“不欲人之加于我,亦欲无加诸人”,有这个欲,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通常会认可这个道理,可是真正做到,就需要克己复礼的真功夫了。这件事,可不是不招惹别人生气就可以的,那是需要时刻主动的检点、约束自己,待人着想,处处以考量他人为主,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和举动的。

    “欲无加诸人”,需要具备一个过程。首先,要理性,而不是用情绪化的态度,来面对来自外界的伤害,和各种遭遇;其次,要克制自己面对不欲的境界时的对抗和不满;还要在苦受当中学习,练习以苦为道;最后呢,再在心念、行为上谨慎小心,坚决做到不施加给别人。那我们不喜欢忧愁抱怨的人,就不应该以这样的态度来面对别人,就得努力把不高兴的事,善巧的转化成高兴的事,这也是利益自他的重要功课。

    我的老师说,如果有人让你不高兴,你就得一定不高兴,这是一个坏习惯,会让所有与你有亲密关系的人,都会受到伤害的习惯。所以,善于发现和防备自己不高兴,就是修行本身,就是克己复礼,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具体操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有能力善待别人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xz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