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打开微信朋友圈,看到老家同学分享的信息:凌晨2:40,地震了。4.4级。
虽然只有4.4级,我还是往家里打了电话。
哥哥居然浑然不觉,只是念叨难怪昨天特别暖和。
我老爸却在被震醒后,一咕噜爬起来,披衣坐到天亮。
有趣,但并不好笑。
父亲这一代人,经历过超过7级以上地震,已经本能的养成了一种习惯。
而像我们这样的,虽然也经历过各种大大小小的地震,不过破坏性的倒是不曾遇到过。
1
我的家乡处在地震多发带。
我小时候和父母出去旅游,很快就发现我们这里的不同。
无论是城市还是郊区,很少有高层建筑。大部分的房子地基很深,一般的房子里,也多用窗户代替墙。
后来才知道,在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在70年代,曾经发生过一起超过7级的地震。
虽然,这次地震因成功预报而载入史册。但是,地震仍然给这个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我曾经听到过老人们讲述的那个地震夜晚:寒冬里,忽然地光闪闪,地声隆隆,天际边五光十色。
政府做了准备,疏散工作算是成功。一群人聚集在地震棚里,恐惧写在每个人的脸上,彼此之间与其说是安慰,不如说是在祈祷。
在我听到的故事里,还有一个是一个姐姐与她母亲因地震而产生的心结:
大地震来临的时候,她的母亲第一次抱出去了她的大姐和二姐。当她妈妈又进来的时候,不知为什么,不是抱起了她,而是抱起了她的弟弟。她绝望地望着倒下来的墙,连哭都忘记了。
不过,姐姐很幸运,当时一个巡视的民兵看到了她,直接从窗户跳进去,把她抱了出来。
她的妈妈看到她,大哭着抱住她。
姐姐什么都没有说。在后来的岁月里,她和她妈妈彼此默契地谁都不提这件事。
她和我说过,她理解她妈妈,但是她心里上无法原谅。因为已经救出了两个女儿,所以这第三个女儿就可以放弃吗?
2
说起来,我自己都不记得经历过多少次地震了。
好在,没有大震。
但是我坦白,在感觉到地震的一刹那,的确是大脑一片空白。不过短暂的惊愕之后,我还是会有所行动。
这大概要感谢从小到大的防震课。几乎从上学开始,我们就在学习遇到地震如何逃生,如何自救。
也是从那时开始,我就知道,世间从来就不是公平的。摩天大楼,高楼鳞次一定是与我们无缘的。但是即使我们无法选择出生,无法改变世界,我们自己一定要有所警觉,要有所作为。
说起来,小时候的日常,也算是平常。只是,倘若某个冬天忽然很暖,或者忽然的鸡犬不宁,漫上心头的第一个念头往往是:要地震了?
我后来离开家乡去外地,甚至在国外生活的时候,总是会自备一个急救箱,把自己所有的证件集中放到一个铁皮盒子里。
我曾经自嘲过,这,大概就是习惯吧。
另: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地震能预测吗?
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准确预测很难,是世界性难题。不过,大自然有时候还是
我摘录一段地质工作者李有才的话
“预报地震没有那么神秘。综合分析是关键,某个单一手段与方法可能在某个时段某个地点某个地震有点反应,但受一些条件干扰,就可能反应不出来。在这个条件下,把不受干扰的异常清理出来。可能在一次地震中,只有一二个,二三个异常。很少。但庞杂的资料信息一多,就把真正有价值异常给掩盖了。所以预报地震关键是抓住一二个确认的异常不放,做第一手调查,并分析地震迁移。这样就能找到地震。”
“甘孜等大地震,都是只有一个二个异常,但是我们延着地震迁移带一路找异常,就正确报上了。那地方人烟稀少,我们报出来了。不到一个周左右,地震来了。
虽然现有技术无法完全准确预报地震,但是地震之前会有一些非正常现在。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地震云并没有多少科学依据。但是地震来临的时候,大自然会给我们一些预警:
还是唐山地震的记录:
蔡家堡、北戴河一带的打渔人回忆:鱼儿像是疯了。7月20日前后,离唐山不远的沿海渔场,梭鱼、鲶鱼、鲈板鱼纷纷上浮、翻白,极易捕捉,渔民们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好运气。
唐山市赵各庄煤矿陈玉成:7月24日,他家里的两只鱼缸中的金鱼争着跳离水面,跃出缸外。把跳出来的鱼又放回去,金鱼居然尖叫不止。
唐山地区滦南县城公社王东庄王盖山:7月27日,他亲眼看见棉花地里成群的老鼠在仓皇奔窜,大老鼠带着小老鼠跑,小老鼠则互相咬着尾巴,连成一串。
抚宁县坟坨公社徐庄徐春祥等人:7月25日上午,他们看见一百多只黄鼠狼,大的背着小的或是叼着小的,挤挤挨挨地钻出一个古墙洞,向村内大转移。
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