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秦人的故事】78、一默一泣

【老秦人的故事】78、一默一泣

作者: 枫离秋 | 来源:发表于2018-07-24 21:19 被阅读13次

    上次我们讲到,伍子胥跑到了吴国。但是过得非常凄惨,以乞讨为生。

    以这种身份,还想让吴国派兵报仇,基本是没有希望的。

    据《吴越春秋》记载

    说,伍子胥到了吴国,假装发疯,把烂泥涂在脸上,行人纷纷避让。

    此时吴国有个善于相面的官吏看到他,说:此人的相贵不可言,这一定是别国逃亡过来的。

    于是上报给吴王僚,对吴王僚说:您应该见见他。

    吴王僚于是召见了伍子胥。

    于是伍子胥来到吴王这里,吴王一看伍子胥,就很惊讶。据说他身长一丈,腰粗十围,两眉之间相距一尺。仪表堂堂,面目有一股刚毅之气。

    伍子胥和吴王畅谈三天,吴王僚非常高兴。

    说:真是一个贤能之人。

    而伍子胥跟吴王谈话的时候,每每讲到自己的仇恨,就咬牙切齿。吴王于是就想帮他报仇。

    但是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吴王僚的堂兄弟,公子光是一个奸雄,他想要当吴王。听说伍子胥来了,就想收为己用。《史记》记载

    公子光者,王诸樊之子也。常以为吾父兄弟四人,当传至季子。季子即不受国,光父先立。即不传季子,光当立。阴纳贤士,欲以袭王僚。

    所谓阴,就是暗地里招纳贤士。

    他怨恨说:本来是传给季札,季札不当,就应该父传子,就应该是我继承,结果被公子僚继承了。

    于是他就在吴王僚面前说:伍子胥要打楚国,那是为了自己的私立,根本没有为我们吴国考虑,君王怎么能帮助他呢?

    伍子胥在旁听着,他知道此人有大志向。他知道公子光的野心,可能也是做了些情报工作。

    那么伍子胥就附和公子光,对吴王僚说:我听说诸侯不为平民百姓去发动战争。诸侯独立处理政事,是为了救援危急。现在大王处于君位,为平民百姓起兵,这个道理说不过去,故三思而行。

    这番话,可见伍子胥的厉害之处,

    其一、我们讲,嫉妒和仇恨是很容易冲昏头脑的,但是伍子胥丝毫不为公子光的反对而生气,说明他对自身的情绪控制非常强。

    其二、附和公子光,就是给公子光一个信号,表示双方有合作的机会。

    于是,伍子胥就想,怎么才能把这个信号明显地传递给公子光呢?

    他干了件事

    于是伍员知光有他志,乃求勇士专诸,见之光。

    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他为什么推荐专诸给公子光?

    有两个目的

    1、要和公子光搭上线

    2、试探公子光。试探他是否有异志,并且他是否会接纳自己。

    那么结果如何呢?

    光喜

    那么公子光喜什么呢?当时喜的是获得了一员勇士,更是知道了伍子胥的心意。

    于是

    乃客伍子胥。子胥退而耕于野,以待专诸之事。

    伍子胥和公孙胜,就退处郊外。为什么要退处郊外?

    这是暗示吴王僚,表示自己和公子光没有关系。因为毕竟他没有住在公子光的府上。

    并且也是方便情报工作,敌明我暗。

    但是这个故事在《吕氏春秋》中完全不是的,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于堂上,重帷而见其衣若手,请因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

    公子光有个门客推荐了伍子胥,结果公子光一看。看到伍子胥的容貌,见而恶之。于是听都不听,就把他赶出去了。

    门客就问公子光,公子光说:他的容貌太难看了。

    于是门客就转告给伍子胥。

    伍子胥说:这简单。

    让公子光不见伍子胥的面,伍子胥前面隔着帘幕。

    于是伍子胥在帘幕后面说话,伍子胥就说了一半,公子光自己挑开帷幕。

    握着他的手,非常高兴。

    这个勇士专诸是什么人呢?据《吴越春秋》记载

    说,专诸是伍子胥在逃亡吴国的途中发现的。当时他和人搏斗,气势不可阻挡,有压倒上万人的气势。

    但是他的妻子一喊,他就回去了。

    伍子胥就问他说:你这么厉害,怎么听到一个女人的声音,就走了呢?

    专诸说:那个女人可是我的妻子,我只屈服一人之下,却能在万人之上。

    伍子胥大为叹服,又看到他,仪表堂堂,有老虎一样的胸膛,熊一样的背。于是暗中和他结交。

    却说,公子光得到专诸之后,日夜款待。

    专诸于是对公子光说:公子对我如此礼遇,我只是粗鄙野人,有什么事情要我办,我在所不惜。

    公子光于是说:既然如此,我就跟你实话实说了吧。我本是嫡长子,结果让他成为吴王,希望勇士能为我夺回王位。

    专诸说:吴王本是上一代吴王的儿子,继承王位很平常。

    公子光说:不对,我本是先君寿梦的长孙,其次才是他,继承王位应该是我。僚凭什么继承吴王位子啊?

    专诸说:那公子为何不让亲近的大臣,陈述先君的命令,委婉地打动他的心,让他知道谁是继承人呢?

    公子光说:僚向来贪婪无度,迷信武力。所以我希望找到一个可以托付的勇士,这事情只能跟你说啊。

    专诸长叹一声说:好,凡是杀君主,必先知道其喜好,不知道吴王喜好什么?

    公子光说:喜好鱼。

    专诸说:好,请你让我去太湖学习烧鱼技术。

    在法家思想中,国君的喜好,是绝对不能让臣下知道。且不说,臣下因为喜好,会动手夺权。至少,臣下会投其所好。那么君王的弱点就握在臣下手里了。

    所以吴王僚死就死在这里,吴王僚有所喜好。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喜好被人所知道,这就很悲哀了。

    所以专制制度本身,就是君王和臣下都是一个危险的制度。

    话说回来,在公子光和伍子胥谋划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吴国也在全力攻打楚国。

    公元前519年,

    公子光奉命进攻州来,楚国的司马薳越和诸侯们联军一起抵抗吴国,但是因为楚国的令尹子瑕去世,楚国士气涣散。

    吴人伐州来,楚薳越帅师,及诸侯之师,奔命救州来,吴人御诸锺离,子瑕卒,楚师熸

    公子光说:虽然楚国人数众多,但是诸侯们都是摄于楚国淫威才来,他们并没有战争的欲望,因此楚国令尹一死,楚军士气涣散。楚军政令不一致,诸侯们又不同心,因此我们先进攻胡国,沈国,陈国等诸侯的军队。他们必然不战而逃,这样一来,诸侯们的军心就动摇了,纷纷离散逃跑,楚国一看盟军都逃光了,楚国士气必然涣散。我们一鼓作气而行,必可大胜楚国。

    这可以说是春秋时期战争的软肋所在,从当年周王进攻郑庄公开始,他们就玩这招,先把盟军打败,其余各军就士气涣散,战争就输了。

    于是战争开始以后,吴国首先用三千罪犯,进攻盟军,罪犯没有战术操练,所以军纪涣散,鼓噪而来,而且罪犯不想死,所以三国军队一看,吴国就派出这种士兵,于是他们轻敌冒进,争着抢俘虏。

    其实这是吴国的诱兵之计,等到他们抢俘虏的时候,吴国正规军一拥而上,大败三国军队。

    很快就俘虏了三国的君主和大夫。然后释放一批俘虏,让他们回去到许国,蔡国,顿国的军营。

    这些人回去,喊道说:我们的君王死了。

    吴国趁势摇旗呐喊,追杀上去,这三国军队四相奔跑,楚国的军队也跑。此战就基本胜利了。

    同年,楚国太子建的母亲在郹地。她给吴国暗通消息,表示如果吴国来进攻,她可以里应外合。于是吴国出兵,攻打此地,把此地宝物洗劫一空,带着楚国夫人回到吴国。

    而楚国的司马薳越追赶他们,没有追上,准备自杀。

    大家就劝说:现在如果趁机攻打吴国,可能侥幸取胜。

    他说:如果又被打败,死了还有罪过。况且丢了君王的夫人,我们难辞其咎。

    于是他就自杀了。

    但是《左传》和《史记》在这里有个记录上的问题

    冬,十月,甲申,吴大子诸樊入郹,取楚夫人(《左传 昭公二十三年》)

    八年,吴使公子光伐楚,败楚师,迎楚故太子建母于居巢以归。(《史记 吴太伯世家》)

    那么这里出现了领军人的不同,应该是《左传》记录有误。因为太子诸樊是寿梦之子,早就已经去世了,怎么能带兵呢?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吴王僚的太子呢?

    不知道,因为就算是他太子,也只有出现这一回。况且,把儿子的名字取成自己叔叔的名字,这也说不过去啊

    如果把《吴越春秋》也拉进来,那么谁对谁错,彻底糊涂了。

    《吴越春秋•卷三》:吴王僚“八年,僚遣公子(光)伐楚,大败楚师,因迎故太子建母于郑。”

    《左传》说郹地,《史记》说是居巢,《吴越春秋》说是郑国。那么谁对呢?

    楚国的令尹子瑕死后,楚国的囊瓦(子常)继承为令尹。

    这位新令尹,一上台,就在郢都旁边修筑城墙,加高城墙。

    左司马沈尹戌说:你一定会灭亡郢都,现在要紧事情,不在于城墙高低,而在于楚军的士气。现在楚国惧怕吴国,而去增修城墙,岂不是进一步刺激这种恐惧感吗?

    第二年,楚平王组织水军侵袭吴国。

    沈尹戌说:这次行动,楚国一定丢掉城邑。不安抚民众,而让他们辛劳,吴国没有出兵,而让他们加速出兵。吴国如果追赶楚军,边界又没有戒备,楚国的城邑怎么能不失去呢?

    楚平王和越国大夫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越国公子还把船送给了楚平王。

    但是吴国此时发现了楚军,于是紧紧跟随,楚国的边界将领没有戒备,于是吴国人灭掉了巢地和钟离而离去。

    吴国的强烈的攻势,使得楚国人心惶惶。

    而在《史记》记载此事是这样的,吴国边邑卑梁和楚国边邑钟离儿童争桑,两国为了此事,边界的人相互攻打,使得吴国的卑梁人被杀,于是卑梁大夫怒而攻打钟离,被楚国所灭。吴国于是趁势发兵攻打楚国,灭亡了钟离和居巢。

    《左传》在记录吴国历史,相当地乱。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卒。

    令尹子常想要立楚平王的兄弟子西为君。

    对群臣说:太子年幼,况且他的母亲不是正妻,本来是太子建的妻子。国赖长君,立年长,顺乎情理。

    子西大怒说:这是扰乱宗法制度,况且太子的母亲是秦国公主,她能够为楚国带来秦国的帮助,如果让我扰乱继承人,我会遭受骂名。如果让我当,我第一个杀的人就是你。

    于是子常害怕,只能立八岁的熊珍为君。他就是楚平王和准儿媳妇生下来的儿子。

    也就是楚昭王。

    但是楚平王的死,没有让伍子胥消气,一个更大的计划在他心里酝酿。

    据《吴越春秋》记载

    十二年,冬,楚平王卒。伍子胥谓白公胜曰:"平王卒,吾志不悉矣!然楚国有,吾何忧矣?"白公默然不对。伍子胥坐泣于室。

    楚平王死了,伍子胥对公孙胜说:平王已经死了,我们报仇的心愿不能完全实现了。但是还有楚国在,我们害怕什么呢?

    公孙胜默而不答,伍子胥在房间里哭泣。

    这一默一泣,实际上就把两人的心思暴露无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秦人的故事】78、一默一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ay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