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王维的诗集,越读越觉得王维严重被世人低估,甚至经常被人忽略,因为王维的一生,没有像同时代其他大诗人比如李白杜甫那样多的故事,一个没有太多故事的人,注定很难火起来。
王维的热度虽然没有同时期其他诗人那样红火,但并不代表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也要低人一筹,他和同时期的孟浩然并称为“王孟”,但是宋代文豪苏轼,却认为王维的水平要更高一点,他说孟浩然“韵高才短”,但王维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显比孟浩然更厉害。
诗人大家都知道,苏轼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代大文豪,能让他给出这样评价的人,少之又少,但王维是其中之一。
说到王维,我想考考大家,你对王维印象最深的诗作是哪首呢?我想有一半的人记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还有一半的人记得“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但是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并非王维脍炙人口的那些名句,而是一首很多人不太熟悉的诗作,这首诗就是《酌酒与裴i迪》。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诗人这首诗叫《酌酒与裴迪》,是王维在中年大约四十多岁,和他的好友裴迪喝酒谈心的时候所作的一首诗。裴迪,同样也是一个诗人,和王维志趣相投,两个人经常在一起交流论道,关系非常密切,王维曾在诗中用“携手本同心”来形容他们的交情。
在这首诗里,王维对裴迪说:兄弟啊,我给你斟酒,希望你喝了以后能够自我宽慰,要知道这世上人情反复无常,白首相知的老朋友都有可能反目成仇,你也不要指望那些富贵的人提携帮助,因为他们只会耻笑你的落魄,就连小草也要遭受风雨的蹂躏,含苞待放的花朵也要被寒风洗礼,这世上的所有事不过浮云而已,咱们呀,还不如吃好睡好,吃饭的时候给自己加个鸡腿,不要想那么多!
诗人通过这首诗的内容可以看出,裴迪当时应该是遇到了什么事儿,很激动、很愤怒、很烦恼,心情不好所以找王维借酒浇愁,而王维则写下了这首诗送给他,作为开导和劝慰。
都说王维是“诗佛”,《酌酒与裴迪》这首诗大概就是王维中年开始真正悟道的体现,“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这样的句子看似在说要与世无争,实则在劝裴迪“放过自己”。
很多人在解读这首诗时,认为王维的佛禅思维主旨是消极隐世,因为他觉得这世界太过于凶险,人情翻覆世态炎凉,看透了就对这个世界太过于失望,倒不如躲到山里隐居起来。
诗人这种解释,对,也不对,我更愿意认为,这是王维的一种人生大智慧,与其说他是消极避世,倒不如说他是真正懂得享受人生、享受生活的人,更为难得的是,他始终明白一个道理:人活着,先要对自己慈悲,要懂得放过自己
在那看似“与世无争”的思想之下,藏着的是对生命的通透理解,很多时候,我们争来争去,并不是和外部争,而是在为难自己,很多人其实是“强己所难”,还误认为自己是积极进取,认为自己在拼命争取,其实他是在为难自己。
我们看王维所处的那个时代,李白、张九龄、孟浩然、杜甫、王昌龄,这些身负才华和积极进取的人,哪个比王维差?但是你看,李白在长安大出风头无人不识无人不晓的时候,王维没有凑热闹去结交李白,尽管王维和李白有个共同的好朋友叫孟浩然,但王维就像不认识李白一样,为什么?
诗人因为王维根本不屑于出风头凑热闹,他认为没有必要和太多人做朋友,把那么多人请到自己的生命中,又有什么意义呢?过好自己的行。孟浩然和李白一样,一辈子都想在官场出人头地,但王维却只想辞掉官职过好自己的生活,因为他不想为难自己。
生命就是这样,有的人想要轰轰烈烈,有的人只想过好当下的每分每秒享受生命的意义,我们不能因为王维的超凡出世,而指责他是一个消极的人,相反,他是因为真正热爱生命,才懂得要怎样去过好自己的一生,而王维生活的智慧,就是:放过自己。
结局我们也可以看到,刚才我们提到的几个诗人,像李白、王昌龄孟浩然还有杜甫,他们的结局都不是很好,而只有王维得以善终,为什么?就是因为王维懂得放过自己,所以他在诗文和书画方面同样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样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大智慧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