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班主任研究”圆桌论坛主题是“多学科视野下的班级与班主任研究”,具体议题包括:不同学科视野下的班级研究,不同学科视野下的班主任研究,我国现阶段班级与班主任研究的困境、出路与变革研究等。[1]很多的议题很高深,而且综述的语言简练,我了解的不是很深,但是在读懂的部分里却有着很多的疑惑,“我心深深处,中有千千结”这句诗最能形容我现在的心情。那么,我的疑惑都有哪些呢?
一、 班主任是不是只需考虑工作和管理的效率?
以往研究班级与班主任,主要是从管理学的视角出发,对班主任工作和班级管理进行理论研究,或者是对管理班级的实践经验与心得进行总结、叙述。这些研究的目的往往是提高班主任工作和班级管理的效率,通过管理服务于教学。然而班主任工作和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发展中的学生,仅仅考虑工作和管理的效率难免会忽视其育人价值,易使班主任工作功利化、技术化。[2]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只从工作和管理的角度看待这个岗位,而应该眼中有发展中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发展的,都是有自己的独特性的,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放在一个班级就整齐划一的用一种方法来管理和教学。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应该看到一个大写的“人”,看到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多样性和可能性。而现实中,我们的班主任更多的是考虑工作和管理的效率,很多班主任觉得仅仅是抓一个成绩已经筋疲力尽了,根本没有时间想班主任的工作,很多班主任也是因为职称或者是领导的压力而勉强为之,更不用说育人和自身的提高了。所以在自然的状态下很容易产生“师为主体,生为客体”的管束型班级管理模式和“生为主体,师为客体”的放任型班级管理模式,无论是“生为主体”还是“师为主体”或者“此消彼长”的管理模式其实都不利于班级的管理。在他者性的哲学理念下,强调交往双方“我”与“他”的绝对差异性和绝对独特性,会产生差异承认性、责任和伦理型的班级管理模式,这是超越制度、基于情感的班级管理方式。[3]我想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是不是更适合学生,更理想一些呢?
二、 乡村教师利用微信群能建设家校合作的新模式吗?
在qq群和微信群没有广泛使用的时候,我们家校沟通是使用了比较原始的方式,一般来说,只有孩子在校出现了一些状况家长才会接到学校的电话,要么是和同学相处问题要么是作业问题,所以很多家长一看到学校的电话会莫名的紧张,曾经我也是这样,没有什么事情的时候是不会打电话给家长的。甚至还有的老师建议不要建立微信群,因为有些家长总是在微信群挑起一些事端,影响一个班级的风气和班主任工作的热情。在第四届“中国班主任研究”圆桌论坛中,有学者指出:面对微信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如何充分发挥其在教育领域中的独特优势,有效处理家庭、学校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家校合作新模式,进而促进学生成长,是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第四届“中国班主任研究”圆桌论坛至今,已有两年半的时间,在此期间,很多班级也建立了微信群,但是很多仅限于传达学校的通知,布置回家的作业,更有甚者还会在群里说孩子需要改进的方面,引起家长的不满。对于班主任如何促进家校的交流与对话,构建家校合作新模式还是有很多的茫然。乡村教师如何借助微信平台,实现教师仁、智、勇层面的发展,需要我们一线的老师多学习,多实践,寻找适合自己和自己班级的模式。
三、 如何发挥班级与班主任工作的育人价值?
发挥班级与班主任工作的育人价值,需要班主任理论的积淀,需要班主任自身研究意识的觉醒。[4]现实工作中,有的班主任远离理论,有的班主任亲近远离班主任工作实际的理论,而很多的“二手理论”和“个性化的实践经验”很多时候并不符合自己班级的实际,很难发挥其理想中的价值。这些没有发挥价值的理论使一线的班主任不得不怀疑是理论的本身出现了问题,还是这些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并不是很需要?那么,鉴于不同学校不同的学情,我们班主任要想做个好班主任到底需要哪些理论呢?又如何正确使用这些理论呢?工作至今,只有自己的“摸爬滚打”,经历很多培训,却没有哪个讲师,哪个培训机构能够给予明确的答案。
四、 惩罚措施存在吗?如果存在合理吗?
虽然,每个老师心中都清楚惩罚是不能有的,但是很多变相的惩罚广泛的存在每个班级中。正如文中所说,有代表通过对一个班级为期一个月的观察,研究了班主任对学生的惩罚方式。研究发现,班主任共实施了27种不同的惩罚措施,且班主任是认可自己的惩罚措施的,学生也是能够理解老师的惩罚措施的,并能够接受轻微的体罚。有研究者提出:在外界看来,教师惩罚甚至体罚学生是因为教师不懂教育,但现实中教师的惩罚恰恰是其因材施教的方式之一,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惩戒,这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学生对这些惩戒的态度也并非如外界所理解的抗拒,而是有选择的接受。[5]那么,从这点出发教师的惩罚是不是合理存在的?从综述中我知道了存在并不一定就是合理的,我们在看到教育真实面貌的同时,也应该多思考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是为了人更美好的生活,那么无论何种形式的惩罚是不是都不合理?那么如果惩罚是不合理的,在用到惩罚的场景时,我们老师又应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其他学生又会不会效仿一些没有被惩罚的恶性事件?面对一个发展中的人,我们的教育真的很复杂,真的不是一个断论或者是一个方法就能够解决的。
五、 德育是全校德育还是班主任一个人的德育?德育应该如何展开?
德育是全校德育还是班主任一个人的德育?关于这个问题,从现实来看,德育基本是班主任一个人的德育,而我们知道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环节,应该让每个老师共同参与德育而不是班主任一个人唱德育的“独角戏”,可是我常常会听到非班主任说班主任费是班主任拿的,非班主任又没有班主任费,所以德育就应该是班主任的事情。之前也有听说3000块的班主任费没有人愿意当班主任,是不是报酬越多,全民德育越遥远?
德育应该如何展开?为了规范和便于管理,现在很多的学校用制度来进行德育。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他首先在于“止恶”,其次它也许能导出“善行”,但却不一定能让学生形成内在的“善行”;班级层面的制度德育也许能起到良好的管理作用,即让学生循规蹈矩,但却不一定起到真正的德育作用,即让学生拥有“德行”;德育可以始于制度,但不能仅限于对制度的遵守,不能用学生对制度的遵从代替对学生“德行”的培养。[6]而更多的实例告诉我们,我们的德育就是用制度来进行德育的,所以德育的效果也往往限于对制度的遵守而不是对学生“德行”的培养。为什么现实中的德育作用微弱?不能从“善”本身唤醒和培养“善行”?对学生“德行”的培养太过空虚看不到希望,还是没有目标和方向供其参考?还是班主任一个人有太多的力不从心?
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班主任的育人工作,我们最终的目标应该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更好的生活。新时代的班主任我们应该从儿童立场出发,眼中装着发展中的人,充分利用外部条件成长内在的自我,有效唤醒学生内在的真善美,让学生和自己真实成长。
[1][2][3] [4] [5][6]杨小微,李家成.中国班主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我心深深处,中有千千结 ——读《在“多”与“一”的互生与共生中发展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五届“中国班主任研究”圆桌论坛综述》有感2019-02-11 我心深深处,中有千千结 ——读《在“多”与“一”的互生与共生中发展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五届“中国班主任研究”圆桌论坛综述》有感2019-02-11 我心深深处,中有千千结 ——读《在“多”与“一”的互生与共生中发展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五届“中国班主任研究”圆桌论坛综述》有感2019-02-11 我心深深处,中有千千结 ——读《在“多”与“一”的互生与共生中发展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五届“中国班主任研究”圆桌论坛综述》有感2019-02-11 我心深深处,中有千千结 ——读《在“多”与“一”的互生与共生中发展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五届“中国班主任研究”圆桌论坛综述》有感2019-02-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