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群里好友的召唤性写作,为她几日后参赛贡献一点儿微博之力。我选择的话题是:你认为项目化学习与传统学习的差异在哪里?请进一步谈谈你对“项目化学习”的认知。
之所以选择这个话题是因为参加一个“7日共读共写营”,来自于《中国教师报》主任、《现代课堂周刊主编褚清源老师的这本《课改作为方法》中正好就有相近的内容,心中一动,为何不把刚刚所学的内容迁移过来呢?这不就是学以致用么。
先来科普一下“项目化学习”吧。
一、项目化学习的概念
项目化学习是通过集中关注学科或跨学科的核心概念和主题,设计驱动性的问题,在学生自主或合作进行基于项目任务的问题解决过程中,积极学习和自主建构,生成知识和培养素养的一种教学。
单从概念上我们就可以看出项目化学习关注点在于聚焦和跨学科,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理论或者说意识支撑是创新、是建模化。
这正是项目化学习与传统学习的最大差异。
项目化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探究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情境式体验的过程,还是一个小组协作的过程。这种更加贴近生活世界的学习方式,既是超越分学科教学局限、在真实的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知识技能跨学科应用的有效方式,又能鼓励和促进学生在项目实施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与创造性,在知识习得与生活应用、问题解决与实践创新的持续双向互动中,不断巩固和优化儿童的认知和非认知发展。
二、项目化学习的基本特点
项目化学习,有时候下几个特点:
1.解决真实的(情景化)问题
项目化学习围绕一个驱动或引发性的问题展开,通常称之为“项目”。直接指向实际生活中真实而具体的问题。
2.重探究
3.拼合作
4.多元化学习、评价模式
以上几个特点告诉我们,项目化学习不是少数人的狂欢,也不是是多数人的陪坐,而是全体学习成员的高参与和高质量合作。
这需要为人师长不止要用耳朵听,还要放下偏见用心听,保持空杯心态“谦卑听”。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教了学生什么,还要学着“看见”发展的学生什么;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只是教一个个的知识点,而是要教知识点上的逻辑点,进而连点成线,连线成面。
还需要我们教会孩子从学会说“进阶”到学会问。因为问题是做学问的标配,会问问题是会学习的标配,而课堂正该是问题的“集散地”。因为我们应该把在黑板前展示的机会,多多给到那些不懂的学生。这才验证了“学问学问,就是在问中学”。
更需要我们摒弃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融合“以学为中心”,进入到第三种选择“去中心化”——从“以学习者为中心”走向“以学习为中心”。因为学习者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甚至家长和所有可能参与到学习中的人。这就要求我们以学习为中心,不仅关注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还要关注学习发生的整个过程。
笔者认为,这才是“项目化学习”聚焦点的核心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