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
王安石(北宋)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望夷宫,秦朝宫殿,赵高在此地杀死秦二世胡亥)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商山翁,指商山四皓,秦末四位黄老学者: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为避秦乱而隐居商山)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重华,即舜,姓姚名重华;这里指尧舜时的太平时代)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熙宁变法”主导人。
《桃源行》这首诗是把东晋陶渊明的文章《桃花源记》改写成诗,取其精华,感叹太平盛世一去不返。宋诗的一个特点就是“以文为诗”,诗歌散文化,而且多发议论。
陶渊明自己也有《桃花源诗》,我们可以对比一下,能看出王安石的更精炼,陶诗更注重细节的描写。而且,宋代相比东晋离我们较近,所以王诗中难解的字词比陶诗少。
《桃花源诗》
陶渊明(东晋)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黄绮,商山四皓)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菽,shū,大豆;稷,谷类;艺,种植)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靡,没有)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暧,遮蔽)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俎,zǔ,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时盛食物用的礼器,这里指祭祀)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诣,玩耍)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契,契合,指志同道合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