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悦读论语》之辩析“阳货欲见孔子”

《悦读论语》之辩析“阳货欲见孔子”

作者: 永哥晋城大锅饭总部发起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1-01 23:34 被阅读0次

    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195篇。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第1篇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春秋末年,大夫手下家臣的势力越来越大,阳货又叫阳虎,鲁国大夫季氏的家臣,他掌权后,想消灭季氏,所以想请孔子出来帮他做事,于是来拜见孔子。而孔子不想去给阳货为虎作伥,不见阳货。

    “归”读(kùi),表示馈赠。豚,蒸熟的小猪。按当时的礼节,地位高的人给地位低的人送礼,地位低的人如果没有当面接受,就必须回拜。阳货使了个计策,既然你孔子不见我,我就先给你送礼,送了礼,你总要礼尚往来,要来给我回礼。阳货知道孔子是守礼的人,所以就先给他送头小猪再说。

    阳货虽然用了计策,孔子也不傻,“时”当“伺”讲,伺机,即乘他不在家时去回访。我按礼来回拜,你不在家,就不怪我了。“亡”读wú,表示不在家。

    哪知道天意不然,孔子虽然探定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可是却在路上碰见了。“涂”同“途”,表示道路。

    阳货看到孔子以后很不客气地说,来,过来,我有话给你说。阳货很傲慢,这从语气里就听得出。阳货说孔子你装了一大堆宝贝,而使国家迷乱。“宝”是指孔子满肚子的学问和仁义道德,意思是孔老夫子你满肚子仁义道德,可是你听凭国家混乱,这叫仁德吗?

    [孔子没吭声。]他便自己接口道:“不可吧;

    阳货又说,你老想出来为国家做事,而又多次失掉机会,这叫智慧吗?[孔子仍然没吭声。]他又自己接口道:“可能不叫吧。“

    “亟”当屡次讲,“知”同“智”。因为智慧的人可以审时度势,老是错掉机会就是不智慧。

    阳货又说,时光荏苒,光阴流逝,岁月不等人啊。

    孔子回答说,是啊,我准备出来做官吧。

    这是孔子见阳货的著名故事。

    为了更好理解这则论语,我们看一下当时背景。

    阳贷——又叫阳虎,季氏的家臣。季氏几代以来把持鲁国的政治,阳货这时正又把持季氏的权柄。最后因企图削除三桓而未成,逃往晋国。

    《孟子滕文公下》对这事有一段说明,他说,当时,“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便利用这一礼俗,趁孔子不在家,送一个蒸熟了的小猪去。孔子也就趁阳货不在家才去登门拜谢。

    杨伯峻先生认为——自此以下的几个“曰”字,都是阳贷的自为问答。

    钱穆先生等也持这个意见。

    我们看一下结果:孔子于阳虎当权之时,并未仕于阳虎。可参《左传》定公八、九年传。

    我们怎么理解这则论语,有人说:阳货说得非常对,孔子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答应“出仕”。

    这段对话非常精彩。鲍鹏山先生在《孔子如来》有一篇《战胜小人的秘诀》总结的也非常到位。

    孔子不是不愿意做官,而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不愿给破坏秩序的阳货那里做官,所以不见阳货,是“义”,而阳货送一个蒸熟了的小猪给孔子,孔子不得不去回访,是“礼”,等阳货不在家才去拜,是“权”。而路上碰见了也就恭敬想见,不愿意做得太决绝,是“毋必毋固”,阳货每一问都非常有理,而孔子最后的答复却是“谦逊而又不屈服”。

    这时的孔子没有辩解,没有纠缠——孔子终究不会去阳货那里做官,却也无须在此争一高低,更不必得罪这样正位高权重、大红大紫的的小人,

    所以战胜小人的秘诀:不是要斗得过小人,而是要高得过小人。这是鲍鹏山先生的总结。

    此时的孔子内心早已强大,真正是做到了《幽窗小记》中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这是孔子的境界,更是圣人的气象。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悦读论语》之辩析“阳货欲见孔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gf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