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引导--《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你跳下来,大胆一点,这么一点高,怕什么?”一位妈妈正在小区门口,教育着自己的孩子。一个3-4岁大小女孩站在一块不高石墩上,扑闪着大眼睛,不知所措。
“别人都敢跳,你怎么那么胆小呢”妈妈在继续着她的咆哮
“跳吧,跳吧”旁边站着的外婆心疼伸着手鼓励着小女孩。
“不要拉她”又是一声断喝。
最后小女孩委屈着,拉着外婆的手跳了下来。
妈妈很不满意的继续唠叨着·····
类似的事情,几乎天天在我们身边上演。“你给我下来”“你给我站好”“你给我坐好了”
我们非常习惯的用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
金伯莉-布雷恩认为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容易出现5个误区:
1、 控制型父母
“别吵啦”“别哭啦”“你给我下来”等等,都是控制型父母喜欢用的语句。命令和威胁是控制型父母的典型策略。
2、 放任型父母
为孩子的犯错感到无奈。“算了,他还是孩子,就这样吧”
3、 忽视孩子的感受
“妈妈,我腰痛”“小孩子那有腰,你是没事找事吧”轻视是一种最简单、最下意识的反应,每个人都有可能会这样做,但并不意味着他是正确的或者有益于孩子健康的行为。
4、 采用奖励讨好的手段
“你好好吃饭,妈妈就奖励你一颗糖。”奖励策略确实可以很好的训练孩子。但孩子做事的出发点就会偏离了事情本身,他会更看重奖励。
5、 用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你不吃饭,晚上就不能看电视了。”用消极后果作为惩罚跟奖励一样,都脱离了事件本身。不吃饭的后果,应该是今天就没饭吃了,饿肚子。
可见那位让小孩跳石墩的妈妈在这小事犯了2个错误:
1、控制孩子。命令孩子去完成一个她想要孩子完成的事情。事情可能已经从跳石墩变成了你不听话,这是我们经常会犯的错误。
2、忽视孩子的感受。妈妈自己决定这事情没有危险,不需要害怕,却忽略了孩子的世界更大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每个小孩的想法也是不同的。我们应该学会去感受孩子的心情。
采用这种消极的教育方法,可能会给你带来一种“立竿见影”的假象,因为你的断喝,孩子停止敲桌子、因为你的威胁,孩子乖乖把饭吃了,因为你的贿赂,孩子去刷牙了。这些都是饮鸩止渴的教育手段。
金伯莉-布雷恩鼓励我们用情感引导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情感引导是什么:
情感引导其实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引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来帮助他们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
我们家,1岁半的妹妹喜欢跟哥哥玩,可是,小小的她只会给哥哥带来破坏。哥哥在搭积木的时候,好不容易搭起来的高楼,妹妹一手就把它推倒了,哥哥很生气,顺手就揍了妹妹一把。之前我们都会简单的说哥哥不能欺负妹妹,忽略了哥哥的心情。
后来我先站在了哥哥这边,理解了他的不开心,“妹妹确实犯错了,应该得到批评”。同时引导她,遇到这种情况,第一时间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就会帮忙批评妹妹的。引导了哥哥的情绪,并给他找到了处理的办法。往后哥哥就真的减少了,直接揍妹妹的情况。
情感引导的本质就是允许孩子自由轻松地表达情感,而不受任何的压抑或否定。
当然,能解决孩子所有教育问题的万能方法并不存在。父母必须自己判断哪种方法最适合你的孩子。
情感引导的教育方式就像种庄稼,播下种子,辛勤劳作,耐心的等待丰收,农人不会急着有收获。他们知道,秋天的收获蕴藏在春天里。情感引导的教育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付出努力后,慢慢收获成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