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刻”。(via 《被讨厌的勇气》)
花两个多小时将余下的章节看完,并做了摘录。毕竟是关于“哲学”的课题,后面如同文中的“青年”般开始无法一下子消化那么多的知识,但却被这句话给深深的吸引住了。
似乎在很早之前我就开始训练自己“此时此刻”的意识,抑或是想养成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此时此刻事情的开端应该是从1号去母亲家聚餐开始的吧。
身处异乡,亲情的维系似乎又更多了层含义。而作为大家长的父母家更是逢年过节小辈们争相串门的必到之地,所以对于不太擅长料理家务烹饪的母亲而言其实有时是种无法避免的苦差事。可我又是极其喜欢窝厨房捣饬家什的人,所以自从自制的家乡菜被亲朋好友认可后,我总是三不五时的拿着自制的家常菜去孝敬父母或是长辈们。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这次国庆聚餐我又不例外的做了几道公认好吃的菜拿去分享。可没想到问题就这么来了,母亲因为心疼我帮忙操持,又可能是真的自己窝在狭小的厨房里操持着一天的饭菜太疲累了,反正语气也不顺了,脸色也难看了,言语也变得尖锐了。我不太理解和接受,甚至突然感到自己的努力付出也是白费力气,挫败感一下子就涌了上来。
不该是这样的。
书中有讲到一个案例:在某个家庭里,晚饭结束后,餐桌上摆满了餐具。孩子们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丈夫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只有妻子(我)在收拾。而且家人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一个人打算帮忙。如果按照常理考虑,这种情况下,妻子(我)就会产生“为什么不来帮我?”或者“为什么只有我干?”之类的怨言。
相信这样的场景应该是现代婚姻家庭里常见的一幕。而作者却教我们“即使听不到家人的‘谢谢’,也应该一边收拾餐具一边想‘我对家人有用’。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他人为我做了什么,而我能为他人做什么,并积极地加以实践。
作者想要表明的是“他者贡献”的意义——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它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這個課題有點難學。
此时此刻接受不能更换的事物,接受现实的“这个我”,然后,关于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拿出改变的“勇气”。(via 《被讨厌的勇气》)
回到家中,关起书房的门,痛哭流涕。仿佛一切都只是假象,只是为了营造一个表面祥和的家庭氛围而做出的拼命掩饰,可惜我們演技都太差了。
突然觉得自己这么些年来是不是也进入了一个“执著的怪圈”——努力的做好,想获得父母的宽心和安心。而此时却因为几盘菜而揭穿了这层“皇帝的新衣”,有种被现实击穿的钝重感。难道我真的做错了吗?我的用心付出过度了吗?
友秋父亲罹癌期间一直衣不解带的彻夜照顾。父亲过世出殡要走的那条因荒废太久而长满杂草的小路,她一个人顶着烈日花数小时将杂草整理干净。你说她做这些为了什么?她明明还有两个姐姐,可为什么做的最多最卖力的都是她?而她有怨言吗?有。可还是要去做,为什么?原因很简单,那个生病过世的人是她的父亲。
读大学的外甥女看着我大碗小碗的又拧回家,满是惊叹与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麻烦,要这么辛苦。我说等你结婚后你就会明白。或许,等到她结婚后,她依然也不会明白。
很多人生的课题,都是属于自己修行的部分。
此时此刻这几日的THINKING一直没有写出答案。多数时候因为写不出一个字,然后把所有的关注点和精力都放在与兄弟们的出游中。去了一些僻静的地方,感受着当地的民风民俗,远离尘嚣,享受当地的农家乐,尽兴时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然后下一刻回到酒店的房间就立马进入秒睡模式。
“备用司机模式”启动时,也能在并不太多的车流量的高速上开着龟速的90码。胆子似乎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小。因为得让正司机获得充足的休息和精力,所以,必须勇于分担责任。
开车会让人上瘾,这是真的。
此时此刻喜欢拍云,拍蓝天。出行的第一天,天气炎热,还是遭遇了一场湛蓝的美丽邂逅。然后穿梭于大大小小的形态各异的石林里拍下了这张躲猫猫的照片。
继续前行。
此时此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