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谈到了众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关注的幼小衔接,从什么是幼小衔接、幼小衔接“衔接”的到底是什么。
今天,就我所了解的、我所在的三线城市的情况,我们聊聊幼小衔接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一、幼小衔接中存在的普遍的现状/问题
1、家长重知识、轻能力
-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会读、写、算,就是聪明的、就是学好了。在考察幼儿园的时候,会选择有学前班的、会古诗词英语教读写计算等的内容的幼儿园。
-家长之间会攀比,你家孩子会认50个字,我家孩子会认100个字,明显比你家孩子聪明,将来一定更有前途。你家孩子报英语班,我家孩子不但报英语班,还有绘画舞蹈跆拳道,毫不夸张,身边很多一到周末比大人都忙的幼儿园孩子,被家长拎着穿梭于各大培训班,家长美其名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家长们只重视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兴趣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殊不知,这才是真正的本末倒置、拔苗助长。从人类脑科学发展角度来看,3-6岁的幼儿,以形象记忆为主,而那些汉字、数学符号都是抽象的,对孩子来说很难理解并且形成长期记忆,填鸭式的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将造成很大的影响。
2、幼儿园迎合家长需求
-在这座三线城市的大部分区域,民办幼儿园数量占到了幼儿园总数的60%左右,幼儿园的求生存守则,让他们不得不考虑生源,因此迎合大部分家长的需求就成了很重要的原则之一,嘴上说“一切为了孩子”,其实背后真实的行为是“一切为了家长”。
-于是,幼儿园设置了学前班,将小学一年级甚至二年级的课程内容,填鸭式的灌输给幼儿期的孩子,用各种手段的奖励机制,鼓励孩子们背会,并学会向大人们展示,以便家长获得”炫耀“的资本,以便幼儿园被冠以”好幼儿园“的名头。
3、幼小衔接片面
-时间上:很多幼儿园只在孩子入小学的前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开始幼小衔接的引入,完全忽视了整个幼儿园期间各个阶段的衔接。带孩子参观小学、讲述小学的流程、邀请小学孩子或者老师入园分享等等,幼儿园以及家长的急于求成,突然给幼儿增加心理压力,对幼儿身心发展以及幼小过渡带来不良的影响。
-内容上:只注重智育的衔接,而忽视了德体美育的引导,尤其忽视社交及适应能力的培养;智育中,只注重语文、数学知识的提前教授,而忽略了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加上幼儿老师并非小学老师,对小学知识教授的要求、方法等方面难免不够规范甚至错误,对幼儿影响不可小觑。
4、幼儿教育小学化
很多家长和幼儿园错误的认为,提前将小学的知识学了,孩子上了小学就没什么压力了,于是在幼儿园生硬的将小学的课本知识、行为规范搬到幼儿园的学前班,不但没有了幼儿园应该有的教具演示、游戏引导等,更是不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等,这种强加的灌输行为,反而会适得其反。
5、常见问题
-幼儿把学习当做完成任务,没有兴趣,不愿意学习,甚至不愿意去幼儿园;
-未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一味进行知识灌输,而忽视幼儿能力培养,导致幼儿期相应能力发展滞后;
-刚进入小学时,老师讲的孩子都会,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容易影响孩子客观的自我认知,造成孩子骄傲自负;
-孩子在学前班学过一年级的知识,所以进入一年级出类拔萃很正常,没有压力的学习也会让孩子放松精力,进入二年级乃至三年级,学习内容陌生、学习压力增加,加上孩子在幼儿时期缺少专注力、耐心等能力的培养,就很容易在这时出现成绩下滑、厌学等情况,对孩子持续的学习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二、科学的幼小衔接
1、家长认知转变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所有成人,都应该尊重孩子的发展和需求,依据孩子的发展特点,给予符合孩子需求的教养方式。
孩子从出生起,就开始了和父母分离的过程,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都是有限的,那么,相信所有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并非名利富贵,而是能平安、健康、快乐的过一辈子。孩子要具备很多能力,才能实现几乎所有父母的这个期望,比如要有知识,比如要有善恶分辨能力、正常的社交能力、学习一个新事物的兴趣、抗挫折能力,要有善良、自信、勇敢等品质,你看,知识很重要,但仅仅有知识并不够,那些优秀的品质和重要的能力,才是他们独立面对世界的“武器”,更是需要家长重视、从小培养的。
听很多幼儿园工作者说过一个道理:从一个孩子身上,就能大致看出父母是什么样的。
千万别让我们的认知,局限了孩子的发展,要时刻学会分辨,这是对孩子好,还是你认为的好。
2、家园共育
对于幼儿教育,一般来说,幼儿教育工作着要比家长更专业,所以幼儿园也具备教育、引导、培训家长的能力,让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和认知更科学,也便于幼儿园工作的开展和执行,当然这个前提是,这是一家有着科学理念和方法的、优质的幼儿园。
同时,关于幼儿的教育,并不仅仅在幼儿园进行,它是延伸到家庭中的,家园共识、家园共育,也需要父母在家庭中同标准的执行。比如幼儿园培养孩子自理能力,老师会在幼儿园引导孩子们自己吃饭、自己穿鞋袜等比较容易穿脱的衣服,回到家庭,如果家人给孩子喂饭、帮忙穿脱衣服,对于这类问题,幼儿老师们笑称--过个周末,孩子们的各种能力都”回到解放前“,不利于幼儿能力的培养。
3、注重幼儿能力培养
-自由与规则:在幼儿园中,幼儿应该具备选择的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做、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呆着,但是这些自由是有规则限制的。比如幼儿可以选择观察别人什么都不做,但是观察要安静、不打扰别人;比如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操作的教具,但如果这个教具别人在使用,就要学会等待;比如幼儿可以在任何你认为需要的时候向老师寻求帮助,但要遵守礼仪。
幼儿在有规则的自由的环境中,能感受到自我、放松和安全,当他们愿意遵守规则的时候,就形成了自律,幼儿时期培养孩子自律的品质,进入小学后能更好的遵守小学的规则。
-专注力:孩子的专注力是最珍贵的,尤其当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持续的良好的专注力有助于幼儿内在需求的满足。幼儿老师引导孩子做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事情、恰当的示范、细致的观察、不打扰的沉默等,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和发展,尤为重要。
-兴趣: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才会激发学习的动力。幼儿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有预备的环境,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需求,使教授的内容贴合幼儿的兴趣点,从而吸引幼儿自动自发的去接纳、尝试、学习、最重掌握。
-社交能力:我很认同蒙特梭利的混龄编班形式,它就是一个真实的mini小社会。
我们大人的社会,并不是只有同龄人相处,而是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份地位出身的人都要相处,我们也是从这些真实的社会中学到了如何与人交往、沟通、处理问题。
混龄班中的孩子,从小就接触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大的学会了照顾、领导、分享、谦让等,从而获得了成长和自信,小的学会了观察、模仿、等待、互助,从而获得了关爱和进步,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小社会,增加了幼儿群体互动的复杂性和层次感,对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的幼儿,更是难得的成长体验,这些社交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不仅对于孩子适应小学、乃至适应以后的社会都有很好的帮助。
-学习品质:幼小衔接,最重要的是学习习惯、自我学习能力、耐心等学习品质的培养和衔接。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如果学习是以触发孩子兴趣为主,孩子在环境的影响和老师的引导下,会慢慢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形成学习习惯,当孩子具备了良好的专注力,他就有耐心做好当下的事情,这些学习品质的形成,并非单个独立,而是互相影响生成的,也并非朝夕形成,而是日积月累产生的。这对于孩子进入小学,从事更复杂的学习内容,是最关键的品质,我们可以理解为长途跋涉中的好体质。
4、衔接贯穿整个幼儿时期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幼小衔接中,不论是知识的储备,还是能力的塑造,都需要贯穿整个幼儿时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幼儿逐步掌握。
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具备的能力,可能当下看不出来,甚至进入小学也不会那么明显,但学习是一场长跑,是一场一辈子的长跑,我们不能拿跑短跑的速度和方法来对待,现在跑得快并不算什么,能一直跑到最后才是人生的赢家。
总结:通过两天的时间,我们聊了什么是幼小衔接、衔接的是什么、目前普遍存在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如何正确做到幼小衔接,以上均为个人看法,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最后,想起刘琳老师的集团口号“影响所有能影响孩子的人”。学前教育是每一个孩子一生的起点,好的教育、好的开始对孩子一生影响重大,而这取决于每一位学前教育的工作者,也取决于每一位孩子的养育者。
学习无止尽,我们都别止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