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往年,北京今年的夏天真是舒适极了,一两个热天之后,便有场绵延整日整夜的雨,将温度降在27度上下。雨小的时候如清凉丝线,毫不影响出门办事,大时也不过是小雨点,只消在树下稍候片刻,便可让衣襟不湿。那种猛急的暴雨还没有来过。
呆在家中,两扇南北窗一开,便是习习微风穿堂,这正该是读书写字的好天气!
然而,人又特别爱负这样的好天气。
先是身体开始耍赖,环境舒服得不得了时,睡意便袭上来,手不释卷昏沉睡去,醒来时还在那页。
再是外出的诱惑,这么凉快的天不出去游赏良辰美景,岂不可惜?何必枯坐桌前?
然后是美食的诱惑,夏天虽然不想开火,但那瓜果梨桃本就丰富,再加上小龙虾、腌田螺这样的时令美食,温度一升高,“冰镇”两字更是点石成金,不论什么食物都能平添风味!这些小零食让人正餐没胃口,中间干活时候却如馋虫附体,每写几个字就忍不住开冰箱搜寻一番,将思路打断。
我在怀疑,是否小时候对暑假的深刻记忆会导致每个成年人在七八月份消极怠工,一股不明力量将我们的心智退回到整天贪吃贪睡、没有作业、没有压力的童年阶段,因此,现在要对抗这股不明力量,需要一种更大的能量?
昨天坐在教会,竟然也如小时候在课堂中,开始在牧师的讲道声中如鸡啄米般点头,不是深表同意,而是打瞌睡…
看来我所追求的完美的环境,可能是我努力方向上最大的杀手。正如有句话说:Your comfort zone will kill you. (杀死你的正是你的舒适区) 好的老师会知道,带学生走出舒适区,他才能真正地成长和进步。而这本身又是与人希望安逸地呆在舒适区的本能是矛盾的。成长,需要人做许多对抗本能的事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75539/80ec6b58c40323ad.jpg)
昨天的讲道题目刚好是: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这真是一个颇值得琢磨的话题。有福的人,不是吃饱喝足、环境舒适的人,而是那些身处饥饿和缺乏状态的人。饱足带来灵性的停滞和昏睡,正如一个传道人曾给我举过的例子,她发现,那些家庭好、事业好、婚姻好的人有一个最大的“不好”:他们的心对福音是关闭的。而这一点也是最致命的,换句话说,是好的家庭、事业、婚姻为他们营造出一个巨大的舒适圈,让他们以为自己不需要神,而最终,这个致命的缺陷将是他们人生最大的损失。
在解释别人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比较容易看得出恶劣的环境中的积极意义,但是换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却有些“灯下黑”。我们时常太积极地追求环境的完美,却没有想到,很多真正的成就正是发生在不完美的环境中,而且,不完美的环境甚至更有可能产生伟大的成就。正如有句话说:“成功需要朋友,非常成功需要敌人。”
古人很懂得这个道理,因此“头悬梁锥刺股”一定不只是为了驱走瞌睡虫,而是故意逼自己出走舒适区,激发出“能量小宇宙”!
又有一个有趣的研究可以佐证走出舒适区的意义:荷兰Twente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让志愿者在喝水后回答问题,结果喝水多的小组做出的答案更加准确。因为当人的膀胱憋尿时,大脑就会高速运转,以快速解决面前的问题,好快点去撒尿。这种情况下,人的自控能力更强,所做的决定更加理性。
我还真曾经把这个故事分享给学生,至于有没有人在考试中试过,就不得而知了;但我确乎是打算,在写作的时候学习海明威的单脚站立,给自己创造点不适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