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时代“求实学懂”是座右铭
1934年7月26日,父亲生于梨树县杏山乡钱家桥小屯,原名李树枝,曾用名李青山,现用名李洪泉。父亲小的时候正处于伪满时期,家境困难,断断续续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
曾经在城里的铺子当学徒工,还没等到当正式伙计,就经历了四战四平,因而与奶奶逃回农村老家。也就在这个时期,梨树老家解放了。屯子里组织儿童团,父亲不但参加了儿童团,还被选为儿童团长,这是父亲当年跟我讲的。记得我小时候,父亲曾经带过到老家的树林子一带打鸟玩。当时是把夹老鼠的夹子,放上小虫子,用以吸引麻雀上勾。可惜没有夹到过麻雀的记忆。但我记住了,那一带曾经是父亲的故乡——杏山公社。
父亲当了儿童团长,少不了站岗、放哨。这些活计在小孩子身上都是很新显的事情,所以不管是交待什么任务都积极努力去工作,因而受到组织上表扬。1949年3月,梨树县中学招生,土改工作队让父亲去参加考试,父亲在答卷上写明了家乡特产高粱、大豆、谷子等内容,于是榜上有名了。因为看年龄已经是十五、六岁了,就分配到补习班,不算正式一年级。后来,转学到了四平,当时的四平市中学(四平第一中学前身)。1950年3月,正是成为四平中学的二年级乙班学生。那时,父亲没学初中一年的课程,直接上了二年级,由于跳格太多,父亲在课堂上也听不懂老师讲的课,作业也很难完成。在一次老师提问点名让父亲回答,父亲没有答上,觉得脸发烧,心难受。那位班主任老师叫柴德文,当时没有责备父亲,而是在黑板上写了“求实学懂”四个大字。从此,父亲把这四个字牢牢地记在心里,并付诸行动。当从不会到会、从挨批评到受表扬,使父亲更加体会到“求实学懂”的深刻含义,成为父亲一生的奋斗目标。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父亲都以“求实学懂”为尺子,衡量自己的学业,品德和能力。在学习上实实在在,从不走过场,进而达到学懂弄通的地步。
父亲小学都没读完毕业,进入中学尽管学习上很吃力,但在父亲努力下初中毕了业。父亲在1951年离开了母校,同年10月参加了工作。从此到那里都把柴老师的“求实学懂”四个字作为指导工作的原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