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姓名:桐妹 年龄:9岁
小组:第2组
#第二阶段30天目标及完成情况#
1、家长目标:每天学习后把自己的书桌收拾整齐 完成情况:截止目前15天
2、孩子目标:每天吃饭时给桐妹讲至少一个笑话或者成语典故 完成情况:截止目前12天
完成作业后顺手整理的桌面#30天打卡的情况总结#
又是一个三十天,打卡对我这个父亲来说,已经成为每日检视自己的一个很好的手段。三十天不曾落下,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此刻每日的记录,打卡,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审视自己,审视与孩子的关系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它让我每天有固定的时间来静心反思,然后调整。
心得体会:
第一、把孩子的作息记录下来,有针对性的调整作息;
第二、每天挖掘孩子的闪光点,让我对女儿的人性之美,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点点滴滴,尽在生活中的分分秒秒。
第三、坚持反思,不仅仅是对和女儿的关系上做改善,也是对我自身人格的修正。
打卡统计片段番茄钟:本轮一共30个,比上一个三十天有少,但质量更高。
作息时间:基本每天能保证9个小时以上的睡眠。
#空间管理情况总结#
结合本次的桐妹的目标,就是写完作业后,把课桌收拾干净,保持整齐的风格。基本上在当日完成作业后,都会主动收拾自己的课桌。在本次三十天的过程中,桐妹由妈妈带着出去旅游了一番,然后就直接去奶奶家了,我们及时和爷爷奶奶做了沟通,继续在这方面进行引导和督促。
全程下来,我的体验是:
1、良好的习惯,一定是要和孩子之后的受益相结合的去引导。譬如,一开始,桐妹觉得每天在开始写作业前就整理课桌,写完作业后仍然要整理课桌,她觉得很无聊。我就通过“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小故事让她明白她收拾课桌的益处,并温柔的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自己体会到整齐的桌面,会让她更容易专注的写作业,所以也有了主动性。
2、全家总动员,我们督促不到的地方,由爷爷奶奶继续督促,好习惯做到持之以恒,全家都聚焦在一个方面上后,更容易出效果。
#父母教练总结#
1、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让孩子体会成就感方面,我尝试着做些引导。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桐妹某天在写日记的时候抓耳挠腮的。于是根据她们当天学的语文古诗,和她一起编了首打油诗,并鼓励她把编打油诗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出来,第二天,桐妹的这篇日记在全班被老师表扬并读了,还冠以“小诗人”的称号,桐妹至此开始对记录日常生活开了窍。
和同学一起自编舞蹈2、因势利导
女儿喜欢运动,而相对安静的看书学习,则还无法做好,我就根据她对运动感兴趣的特点,在运动方面的话题上去引导女儿去体会思考的益处。比如前段时间女儿迷上了打乒乓球,我带她学打球的时候,则相应的在话题上尽可能拓展她的思路。例如为何要长短球结合,快慢进攻组合;站位的时候,怎么的脚步会让自己更灵活;如何运用自己的出球节奏带动对手以取得主动,等等。桐妹听的兴致勃勃,也相应的通过一项运动引发在学习层面的思考。
坚持练习书法3、每日的就餐仪式
这次我的三十天目标是每天在吃饭的时候,和桐妹互动,我们分别讲个笑话,或者是成语典故之类的。我的初衷是既可以在就餐的时候,我们有个温馨的仪式感时间,也可以利用“讲”这个方式,起到桐妹对自学的促进。例如在6月11日那天,我和女儿一起探讨了“过犹不及”这个成语,并根据她无节制的吃的问题,启发她去思考,于是,桐妹自己说,看动画片看多了,会头晕,吃雪糕吃的多了,会有嗓子冰的感觉。以后她会注意的。
开始能静下心来自己练习击剑4、要为孩子解决具体问题
对家长来说,我认为只有鼓励是远远不够的。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如果只是在旁边说“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也意义并不大,要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全情的陪伴,一定是有链接的陪伴,帮孩子解决具体问题,当然不是代替其去做。只有这样,才有高质量的“爱”在流淌。
桐妹对爸爸的爱的表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