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特别丧。
刚刚搬离生活了八年之久的城市,离开熟识的朋友和环境,暂住在公婆家;小朋友马上要出生,而我还没做好当母亲的准备;爸爸癌症扩散到全身,医院也不接收他,回到家每天吃一堆明知不会产生奇迹的药拖时间。他自己和家人都痛苦不堪,唯一能给他们安慰的是小朋友。而我对即将到来的小朋友茫然无措。
那会每天做的事情是打开电脑,一张一张整理即将展览的关良的画,按创作年份排序、检查配文、修改展览目录的文案,偶尔打电话和美术馆的金女士确认宣传方案、与会嘉宾名单甚至茶歇小点。其实这些都没有必要,画都摸了好几年,闭着眼睛都能清晰回忆起构图、题款,即使顺序打乱、文档消失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排序、配文。而金女士比我想象的还要能干,责任心强又心细,做事很利索,展览交到她手里我完全可以撒手不管。
但我坚持每天重复地做这些事,固执地妄图抓住一些过去时光的吉光片羽,以抵御对不可知未来的恐慌。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清晰地意识到一个时代正在过去,而即将到来的是什么,我并不知道。
除了关良的画,手边还有托尔斯泰的书,草婴的译本。闲暇的时候一直读,试图躲在他巨大灵魂的庇护下,希望自己被看见,被懂得,被陪伴。
道路漫长,而我们从未停下来看到《史崔特先生的故事》纯属偶然。
这是大卫林奇唯一一部温情的电影。七十三岁的史崔特先生驾驶一台老式割草机,独自上路,风餐露宿,一直从爱荷华州赶到威斯康星州去看望他中风的哥哥。没有驾照,身体每况愈下的史崔特先生虽然驾的是割草机,一路上都像一个真正的绅士和硬汉。他拒绝他人提供的帮助,坚持“走完一条自己已经开始的路”。虽然这不是林奇的风格,但这条路显然是隐喻了人生之路。
道路漫长,而我们从未停下来史崔特先生第一次出发,甚至因为他的破旧割草机抛锚而搭载别人的货车回了家。但他固执地重新买了一台产于1966年的二手割草机,继续自己的旅程。
道路漫长,而我们从未停下来影片因史崔特先生缓慢的行进速度而显得舒缓悠长。秋天美国的田野风光深邃而迷人。天气时晴时雨,割草机时好时坏,史崔特先生遇到不同的人,史崔特先生一直在前行。后来的后来史崔特先生终于如他跟神父所说的,跟哥哥并排坐着看星星。
道路漫长,而我们从未停下来电影根据美国一桩真实新闻改编,片尾有一条字幕:艾尔文·史崔特(1920年—1996年),扮演史崔特先生的演员则在影片上映一年后过世,而我在上映12年后才第一次看到它。
道路漫长,而我们从未停下来我不知如何跟你们形容这部影片。这部电影的每个片段都让人动容。那些篝火边、星空下、古旧小酒吧里的谈话,勾勒了史崔特先生的一生:他参加过二战,曾误杀战友,并为此终生愧疚;有共同度过美好童年、一起创造无数美好回忆的同胞兄弟,却在十年前莫名反目;曾有美满家庭,后来妻子早逝、儿女仅存活一半、唯一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女儿,因智力原因被迫同自己孩子分离。在路上,这些都成为故事被娓娓道来。
道路漫长,而我们从未停下来历经6个星期,史崔特先生终于完成了长达370多公里的旅程,来到哥哥莱尔所居住的木屋旁。兄弟俩十年来第一次见面,一个拄着两条拐杖,一个撑着助行器,老眼相对,泪光隐现,早已无需言语。
道路漫长,而我们从未停下来我在2011年的10月份知道这部电影。没多久,小朋友出生,这并不是一个特别麻烦的宝宝,好吃好睡每天乐呵呵,确实给大家带来很多欢乐;隔五个月爸爸过世,我当时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件事,毕竟在end之前我已经跟他经历了漫长的七年的道别——虽然后来即使隔了两年,盯着电话本仍恍惚觉得爸爸还在苏州的家里,需要我打电话去安慰。
之后的人生道路徐徐展开,有了新同事、买了新住所,小朋友慢慢长成了呆萌小少年。我对未来仍有惶恐,只是对惶恐本身已经释然。
写这个文并不是说一部电影改变了我的人生,而是刚好在那个时刻史崔特先生给了我很多慰藉,并且教会我一种态度:坦然面对。既然已经开着自己的割草机上路,那就一路欣赏风景,从从容容,有尊严而平静地走下去。
道路漫长,而我们从未停下来冥冥中我们都是被庇佑的人吧,那些痛苦的时刻,感觉挺不下去的时刻,总会有好的人、好的电影、好的书像一道光一样劈进灰霾,让你觉得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有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会守护你,让你一路走下去。
道路漫长,而我们从未停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