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历史学习(五)大势所趋

历史学习(五)大势所趋

作者: kiss2me | 来源:发表于2020-10-03 15:07 被阅读0次

    楚汉相争,本来处于劣势刘邦反败为胜,而西楚霸王项羽却自刎乌江,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关于这一点还要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说起。从夏建立开始,中国才有了国家,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虽然只有一个,但实际上政治上的很多事物都是集体决策的,这既是部落时期遗留下来的一种习惯,也是政治上盘根错节的利益所决定的。

    朝代更替的本质其实就是掌权的部落或是家族及其拥立者发生了变化。而西周时期周所创立的分封制、宗法制等一系列制度,则是将家族和权力进行了绑定与划分,这对后世的影响十分巨大。这种制度的核心是分封制,即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功臣、亲属以及前代贵族,这些受封的人叫作诸侯;诸侯再将自己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自己的家族和功臣,这些受封的人叫作大夫(卿);大夫是所拥有的土地和人口就不再分封了,他们的手下势力都称之为士。这是一套完整的等级制度,权力是在家族之中进行轮转和传递的,而这种传递权力的方式就叫作宗法制,是一种权力继承和再分配的制度。具体说就是天子、诸侯和大夫说的地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他儿子的地位则要降低一等。嫡长子就是正妻所生的大儿子,他是权力的第一继承人,其他儿子只能成为次一级的贵族。例如,天子的嫡长子就是下一任天子,而其余的儿子就只能成为诸侯;诸侯和大夫的情况也是一样。

    这种制度让国家的权力有了层次,只要周王室的实力足够强大,国家就可以长治久安;然而由于权力是世袭罔替的,并不能保证每一代天子都是能力最强的人,所以周王室的实力终有衰落的时候,这就让权力中心天子转移到诸侯,产生了春秋的争霸战争,出现了“春秋五霸”;同样的情况也会在诸侯这里出现,于是又有了大夫取代诸侯掌权的情况,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就是这样产生的,随着权力依次向下传递,就出现了“战国七雄”的局面。可一直处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随着分封越来越多,他们也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愿望,士人们各自向天子、诸侯和大夫表达自己对于政治的看法和管理国家的方式,最终造就了“百家争鸣”的时代。而法家学派的士人思想和主张最终被秦国所采纳和运用,结果就是秦灭六国,天下一统。

    然而这时的国家和以往已经大不相同,首先,权力的最高支配者叫作皇帝,因此秦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国。其次,和皇帝一起统治和管理国家的已经由原来的奴隶主,变成了地主,他们不再是世袭罔替,而需要皇帝的任命,这就让最好统治者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权力的中心也从地方政府转移到了中央政府。第三,地方官员虽然也是政治活动的参与者,但权力的来源是皇帝,这就避免了地方做大,中央无法管控的情况。因此,秦朝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代表了新的贵族势力——地主阶级。然而任何一种新的制度想要站稳脚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奴隶制度残留的观念仍未完全消除,秦始皇大刀阔斧的推行新制度,没有估计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这才有了秦末的大起义。

    起义的主体虽然是农民,但六国的旧贵族也趁机起兵,项羽就是旧贵族的代表,他在灭秦后采取的就是分封诸侯王的办法,如果他胜利那就是历史的倒退。而刘邦虽然是平民出身,但却却对旧制度有清醒认识,这才成了新势力的代表,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其实更多的是反对旧的制度,而汉的建立其实更多是在继承和发扬秦所创立的帝国制度,这一制度显然更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汉初的郡国并行的局面正说明了,新制度的推广并不顺利,所以刘项之争其实是新旧制度的一次交锋,而刘邦的胜利让新制度得以在中国生根发芽。不过刘邦虽然胜利了,但他本人的种种不良行为却为后世所诟病,而项羽的失败则显得很悲情。最后,我想作一首词,来结束本章的学习。

    永遇乐 西安怀古

    残阳斜落,辉煌难再,骊山陵墓。

    六国尽灭,始皇称祖,言功盖千古。

    焚书坑儒,肴山函谷,空余陶佣卫戍。

    曾料想,秦关如铁,万代基业倾覆。

    大泽民起,巨鹿破釜,残存咸阳焦土。

    一十四载,千秋犹记,严刑劳役苦。

    难言回首,渭河北麓,一片青冢黄土。

    有谁知,秦皇过后,汉帝如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学习(五)大势所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yw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