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
文化趣谈——“狗不理包子”的来历

文化趣谈——“狗不理包子”的来历

作者: 世界文化艺术博览 | 来源:发表于2022-05-21 12:03 被阅读0次

       天津著名的狗不理包子为什么取“狗不理”这样的名字?是因为这样的包子,连狗这样的动物都不愿意吃吗?如果你这样来理解,就是望文生义了。

       相传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天津市武清区)有个名叫高贵友的年轻人,其父四十得子,由于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于是给他取了乳名“狗子”。高贵友十四岁到天津学艺,在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里做小伙计,练就一手好活。三年之后,他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就自立门户,开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

       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制作的包子色香味美,加上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引得十村百里的人都慕名而来,生意十分兴隆。由于来吃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不可开交。后来高贵友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新的经营点子。顾客们想买包子,他要求先把零钱放进碗内,然后他按价给相应的包子。顾客们吃完包子,放下碗筷离店时,高贵友常常忙得顾不上跟他们说话。于是街坊邻里们都取笑他说:“'狗子’卖包子,不理人”“狗仔卖包子,一概不理睬”。后来,好事者干脆把他的包子店改名"狗不理”,把他制作的包子叫作“狗不理包子”,而高贵友对此也一笑而已,并不介意。此名一经传开,便一直沿袭至今,而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鲜美而名扬中外。其备受欢迎,关键在于用料精细,制作讲究。在做工上,它有明确的规格标准,每个包子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都是15个褶。刚出展的包子,大小整齐,色白面柔,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所以一直深得大众百姓和各国友人的青睐。据说袁世凯在天津编练新军时,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品尝后大悦,说道:“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创始于1858年的“狗不理”如今还有了谐音的洋名“Go Believe”。

相关文章

  • 文化趣谈——“狗不理包子”的来历

    天津著名的狗不理包子为什么取“狗不理”这样的名字?是因为这样的包子,连狗这样的动物都不愿意吃吗?如果你这样来...

  • 文化趣谈——“杜撰”的来历

    杜撰一词的意思,大家是知道的。打开词典查一查,意思是没有根据地编造。但是杜撰这个词的来历,却有一段轶闻,这倒...

  • 文化趣谈——孩子戴锁的来历

    我国许多地方的孩子都要戴个锁儿。就是在孩子出生百日或一周岁时,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要送给孩子一个精致美观的...

  • 狗不理包子的来历

    狗子生意好,不理人,如何诨号,狗不理

  • 文化趣谈

    文化国界 北岛是为数不多的还活着的真正的诗人,现于香港大学任教。似乎存在感很低,要不是因为那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

  • 光影记忆 11  狗不理的面塑

    狗不理包子是中国灿烂饮食文化中的瑰宝,被公推为闻名遐迩的“天津三绝”食品之首。历经一百四十多年的狗不理包子,经几代...

  • 文化趣谈——“座右铭”

    座右铭,就是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用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很多人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

  • 文化趣谈——下榻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访问我国的某某贵宾,下榻某某饭店。”其中的下榻一词是住宿之意。为什么住宿叫下榻...

  • 文化趣谈——断肠

    东晋桓温,率军入四川,经过三峡时,部队中有人捕获一只小猿并带到船上。这小猿的“母亲”在岸上一边追着行船一边...

  • 文化趣谈——辫子

    清兵人关后,清朝政府强令全国男子剃发蓄辫。顺治3年(公元1645年)8月,清世祖福临颁诏天下:自诏告天下1...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趣谈——“狗不理包子”的来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dc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