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一书是苏珊·福沃德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持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
而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原生家庭即父母的家庭,子女并没有组成新的家庭。在《欢乐颂》和《都挺好》中的樊胜美和苏明玉,她们都有一个伤痛得令人窒息却剪不断,理还乱的原生家庭。
樊胜美成长于重男轻女的贫寒家庭,工作后还要供养哥哥一家人的吃喝,房贷,被拖累得没有一分钱的存款。她曾痛苦地呐喊,一个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
同样,苏明玉也是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底层家庭,18岁时便与家里断绝经济往来,只想与这个家庭划清界限,奈何她与苏家人一直藕断丝连。
这两部剧的共同点反应出原生家庭对我们的身心、情感等方面的伤害。如挑剔、控制、威胁、指责、嫌弃、忽视、冷漠、压力、恐吓等。我相信很多女性看到樊胜美和苏明玉的成长经历会有一种悲从中来的痛苦感受。
正如苏珊·福沃德说,不健康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但在《走向共和》中的李鸿章说,一代人只做一代事。
遥想父辈那代人,物质匮乏,家里子女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母们都在为生计而奔波、愁绪万千,在物质上能让孩子们吃饱穿暖,已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在精神上,自然是难以给予或根本考虑不到的。
我们是否觉察出两代人的时代差异,注定造就两代人不同的关注点。从前,父母只关心物质上能满足吃穿用度,已是烧高香。现在,我们更在乎心理健康、精神愉悦。正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在追求更高需求层次的爱、尊重、价值感等。
对大多数人来说,与原生家庭达成和解是很难做到的。毕竟,我也曾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多年后,当我知道父亲一生的命运轨迹后,我选择了放下与父亲三十多年的情感冲突。我分享3点走出原生家庭怪圈的建议:
一、觉察父母的成长环境与生活习性。每个人都带着时代的烙印,父母的苦与痛,又向谁言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的生命力是顽强不屈的,只为活着便能拥有美好的未来生活而奋斗。
二、 内观自己的思维模式。网络时代,我们不在受时空的局限,在众多书籍或课程中,尽力拓宽视野,改变当下固有的思维模式,接纳新的观点。
三、 为再生家庭做好榜样。我们知道孩子的童年经历与父母息息相关。那我们需要努力建构一个新的家庭相处模式,让孩子的性格、行为、心理得到良好发展。
事实上,我们随时随地都容易掉进原生家庭的坑,但请记得爬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