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我会首先按照认知行为疗法的套路做些心理教育,比如告诉求助者:
1.平均每天睡眠多于8小时的长睡者、少于7小时的短睡者、介于7-8小时之间的中睡者,大约各占人口的1/3。
2.有研究发现,短睡者效率高,精力充沛,积极进取,而长睡者有较多精神苦恼,信心和干劲较差。
3.长睡者和短睡者在人格上没有显著差异,迄今还没有一个报告说明长睡者优于短睡者,因此我们不必羡慕那些会睡觉的人,也无需为自己的睡眠少而担心。
之后,我会告诉求助者一个叫“最低睡眠需要”(minimum sleep requirement, MSR)专业名词,而且通过类比的方式力争将“每个人的最低睡眠需要不同”这一事实或理念强行植入求助者心中。由于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睡眠也是一种生理需要,我就会以食和色作比,比如说:
“人和人的饭量不一样大,有人一天吃10个馒头才刚刚饱,而有人可能只需要1个就可以了;睡眠也是一样,有人每天10个小时都少了,而有人可能少于5个小时照样精力旺盛,睡多了反倒昏昏沉沉。”
以上这段话摘自老师今晨的文章。看完后,我有点豁然开朗。
我是一个对睡眠要求很高的人,确切的说,是有点睡眠心理障碍了。看到有人办公室趴桌子上就能睡,公交车上一歪头就能打起呼噜,同时都是半夜睡,身边那个一翻身就睡了,而我翻来覆去,数羊,数星星数月亮怎么都睡不着,我就心生羡慕,越发通恨自己的睡眠。
想来,其实都是自己提前给自己预设好了:每天要睡够八个小时,晚上十点之前必须睡,午间小憩也是每天必须。。。。。,这种种的预设给自己套上了沉重的心理枷锁,一旦有违背假设的就开始烦躁焦虑,还谈何睡眠?
今天我要把李老师的这段话和理念强行植入我的心中,不再焦虑睡多少,什么时候睡……
让失眠去他个大西瓜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