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每天下了晚自习,除了吃加餐,洗洗涮涮,就是分享学校里的新鲜事,精力及其旺盛,有时是吐槽八卦,有时是“请教”,一说请教我马上正襟危坐,洗耳恭听,争取做个可信又专业的倾听者。我没接收到的信息还会有一个好奇的小听众补充。
昨天晚上女儿回来就开始请教我,因为我曾说过,青春期的孩子是“行走的炸药包”随时会爆炸,昨天政治课上她有了新的发现,想听听我的想法。
她说,孩子就像是一根根火柴,而父母的爱就是一包包火药。火药都是用爱堆积成的,每一份爱都包含在浓浓的热量里。当有一天,孩子心情不好了,父母的一句话便点燃整个导火索。
确实比喻得特别好,非常客观形象的用火柴和火药来比喻亲子关系的微妙,归根到底是一份浓浓的深情和满载的爱意。不论是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非常微妙的,但依然是有规律可循的。
女儿建议我多写一些贴近学习生活的素材,比如,孩子为什么要上学的,因为班里同学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父母,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还有同学说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对不起父母。一位女生直接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哭起来,觉得对不起父母。
女儿不解,学习不是自己的事吗,跟父母有什么关系,又不是父母在学习。学习确实是自己的事,但很多时候父母在和孩子的沟通中就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了,陪孩子写作业,帮孩子检查作业,制定计划,怕孩子累着帮忙拿书包,怕孩子忘东忘西整理书包作业,不断催促提醒孩子写作业…
年龄小的需要养成学习习惯,孩子上小学高年级了,甚至初中高中,依然用这样的方法就越界了,父母的好心,耐心,初心,不知不觉中就把孩子的责任转嫁到自己身上了。
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父母对孩子的一份美好祝福和满满的爱,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也有期待,希望梦想成真。但事实证明99%的人都会是普通人,当我接纳了这个事实,我悦纳了,不再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交给别人期待,有期待就会有失望,期待越大失望越大。
当我们接受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眼前就是柳暗花明的新天地,不为难自己,成全孩子做独立的自己。养育孩子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我们要做的就是栽种梦想,关键期给予孩子关键帮助。
1.0-3岁带孩子看外面的世界,去大自然感受自然的能量,看各种颜色的花,看各种不同的树不同的草,感受四季的变化。刺激孩子的神经发育,建立更多的神经突触和神经网络。体验越多大脑神经元越发达,大脑网络构建的越密集,孩子就会越聪明。
2.3-6岁的孩子多去读经典,提升孩子的的心性,多阅读让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这也是孩子的喜好,志趣,价值观栽种的重要阶段。
3.6-9岁孩子上小学了,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校里的孩子比较多,老师教给孩子的主要是学科知识,父母要花时间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多体验,通过父母的引导提升孩子的认知。
4.9-12岁的孩子对外界充满了好奇,极度渴望了解世界,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在价值观上需要父母的引导。
5.12-18岁的孩子步入了中学阶段,和他探讨人生,引发自主思考。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出现,不要唠叨,给孩子足够的空间。
孩子的年龄不同,教育的方法也不同,父母只有持续成长自己才能紧跟孩子成长的步伐。孩子是我们的孩子,但不为我们所有,他们是经由我们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有自己独立绽放的人生。
曾经读过一本书,洋洋洒洒几百页的篇幅就说了一个问题,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当我们能分清这三件事,有清晰的边界意识,就会减少期待和混乱。
父母有父母的人生,孩子有孩子的人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只能活出绽放的自己去影响他人,而不是在别人的期待里绽放,当我们传递给孩子的是养儿防老,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时,爱因被附加了条件而变得不堪重负。
每个孩子有自己生长的节奏,正如不同品种的花,花期不同。把孩子的权利还给孩子,父母只是因为孩子而增加了一个身份和一份责任,我们原本也还是父母的孩子,我们有自己的人生去经营,而不是帮助孩子经营他们的人生。
让孩子成为孩子,自己成为自己,轻盈前行,生命原本丰富多彩,我们仅仅也只能为自己负责,活出绽放的自己,活出生命的宁静和丰盈。
关于作者:
生命是一趟旅程,我们相互照亮。我是花开幸福主理人,疗愈系心灵成长博主,身心灵整合发展践行者。发心支持10000个人的心灵成长,我们一起向善、向内、向远方......
"希望有那么一句,对你有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