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没有到县城去了。这天起了个大早,赶往县城买菜。
男人去了念念不忘的那个早点店,他店里的萝卜饼非常有特色。进门就对老板说“来几个萝卜饼。”
“现在不做萝卜饼了。”老板笑嘻嘻的回答“有面条、有粉、有馄饨。您看您吃些什么?”
男人点了一个芹菜肉丝粉7元,我点了一个牛肉面8元,两个人的早餐,一共花了15块钱。回家的路上,男人略带失落的说,以后大概再也不会来这里吃早餐了。
小餐饮店生意难做,应该怎么破?小餐饮店生意难做,应该怎么破?
记忆中的这家小店。他的萝卜饼价廉物美,一块钱一个。一个人两个饼,一碗稀饭三块钱就可以搞定早餐。这次到店里,发现他生意不像以前那么繁忙,但是赚的钱应该是没有减少。回家后仔细想想,分析了一个这个小店的经营情况。
1、经营方式的改变。
以前专门做早点,店铺装修简单,最大众化的那种小吃店。他们一般是早上1:00起来,做到上午11点钟左右。
现在,以汤面为主。有早点,但是量不多,直接是从外面拿货进来。工作时间早上6点到晚上8点。时间延长了,但没以前做早点那么辛苦。
这个小店之所以转型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有强大的底层消费人群。他这个店已经开了好多年,人们对它的口味,环境、风格,有一定的认同感。转型只不过是把他原来庞大的客户群,再进行精准划分。
如果你是一个新店,贸然去直接开粉面店。前期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客户积累过程。很多新店,就倒在这个积累过程中。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店,三个月换一个老板,过三个月又换一个老板。
就像马云说的“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了明天的晚上”。
2、个体消费金额提高了,利润提高。
店的位置附近就是学校、超市、居民小区。从前经常能看见,家长带着孩子过来吃早点。两个人两碗豆浆,两个馒头不过三块钱,好一点的两碗稀饭,两屉小笼包也不过10块钱。现在如果两个人来吃,随便的两碗素面也要8块钱。个体消费金额提升了80%到100%。
这样给他算一下帐:一碗素粉/面,4块钱。加上一小勺的芹菜肉丝,7元;加牛肉,8元。那一勺加菜的利润真不少呀。一份素面的利润,就算50%就有两块,加的一勺菜,利润应该是超过80%,两块多。这样下来他一份7块钱的面,利润就将近60%。
虽然说它的早餐消费人群相对来说,有所减少,但是他又做中餐和晚餐,这部分人群也补充了小店的整体营业额。总体来看,消费总额是上升的,所以说它的利润没有丝毫减少。
3、消费人群的精准定位。
此前,早点店定位就是早餐,一般从早上营业到上午11:00左右。客户人群来自附近学生、上班族、居民、买菜的过路客。走低价倾销。
现在,低价的那一部分市场,舍弃了80%。主要针对单餐消费额10元左右的那部分人群。走快餐形式的线路。
一个在外工作的,中午吃个面或者粉,来个瓦罐煨汤。也只不过10块。吃个牛肉粉,也只8块钱。比动不动,炒两个菜要便宜多了。他的目标客户就定位在,不想下馆子、不愿天天吃早餐的那部分人群。客户人群被更加精准的划分开来。
像小青自己也是开小餐饮店的。这两年越发的体验到,生意的难做。 相信经济的寒流,每个人都深有感受。人们的消费欲望在减弱。以前吃好的,现在吃稍微差一点;以前动不动洗脚K歌,现在只是偶尔去次;以前看到中意的衣服说买就买,现在会想想,家里那件衣服好像还可以穿。
我们周围,稍大一点的餐饮店,环境好,档次高,现在开始走的是低价亲民路线;那些小食店,煨汤店,粉面店,一向走的便宜路线,这两年生意也都是稳中有升。
而夹在中间的小餐饮店,生存却日益的艰难。一部分客人要吃更便宜的,走进的粉面店;另一部分客人,同等价位要选择档次好的,走进来档次更高的大型餐饮店。
夹缝中的小餐饮店,正在四处寻找生存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