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小葵,我们去安置区散散步。”
“好,我这就吃完了,你快叫上美美,我们一起去溜溜。”
我还在吃饭时,我的邻居过来喊我去散步。我忙吃完碗里的饭,碗也先不洗,便相邀三五个好友一同去安置区走一走,那是我们休闲散步的首选之地。
这是政府出资修建的安置房,为本镇一些困苦的群众提供了一处居家的地方,他们有幸得到了政府的庇护,在这里躲避了生活的风雨。这里住着全镇80多户家庭困难的群众,他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生息,成了本镇一道人文关怀的风景线。
这个小区为我们镇增添了不少繁荣的色彩,每天晨光初照或是夕阳西下,这里的人气最为鼎盛。一伙伙的人,成群结队都向这片美丽的小区涌动。早上有跑步的,散步的,练太极的,遛狗的,晚上有溜娃的,跳广场舞的,散步的……
夕阳无限好,最能形容此时此刻的风景,和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我向我们社区书记申请兼职成为了本小区的管护员,得以每天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这让我感到充实快乐。这又是我走进人民群众心中的一条直行道,每当夕阳西下时,我和小区的住户一样,我们感受着生活的富足,带着一种欢快的心情说说家常,绕着小区走一走,不知不觉,我们变得像家人一样亲密。他们种的菜吃不完,有时会给我送一些来,我们时而坐一处喝碗芝麻茶,随意说说话,生活既是工作,工作既是生活。
维护这个小区的环境,成了我们每一个人自觉肩负起的责任。
这个小区是我们镇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整个小区视野开阔,一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与火红的天际线相连。夕阳像一片燃烧的火苗,无限制的向四处扩散,把天和地都印染成了红的,橙色的,如同一幅色彩艳丽的水墨画。再繁忙的白天过去了,只要能在这小区里走一走,能让紧崩的心,砰的一下豁然开朗,如同眼前开阔的风景,人也不由得变得张弛。
小区沿着一条大坝而建,又构成了一条独特的沿江风光带。带上的人来来回回,穿梭如织,仿佛人在画中走,一静一动,让人看得赏心悦目。这真是我们镇上的一张名片,我带着这张名片,完全可以自信满满的将它传递给每一个外乡人,我会告诉他,我们镇上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地方。
当然,我们镇上还有很多美丽的风光带,鹿漆村的国家森林公园也是我们镇上的一处坐标风景,登上山顶,站在瞭望台上,看绵延不绝的竹林,像一片浪涛般在风中涌动,如同看着一片辽阔的大海,那感觉真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啊!”
家乡这十年发生的变化,如同眼瞅着一个小女娃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真有一种女大十八变的感觉。这十年的进程,是一条弯弯曲曲行走过来的路,安置小区就是这条路上的一根醒目的标杆,让我们时刻铭记这一路走来不曾丢失的信仰。作为人民的父母官,无非就是带领人民群众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这个信仰就是一根标杆,它不仅树立在人民的心中,也树立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心中。
这确实是一个风雨兼程的十年,党和人民政府在一片片贫瘠的土壤上面,播撒了一粒粒热情饱满的种子。天气燥热了,有人浇灌温润的雨水,天气阴冷了,有人用坚强的身躯为他们阻挡风寒。这世间,哪有处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护了他人周全。
如今,这一粒粒种子在这一方热土上生根花芽,并长成了一棵棵茁壮的大树,让这片土地呈现了一片繁荣富强的面貌。
这十年,我从一个不知世事的天真女生变成了一个饱经沧桑的农妇。兜兜转转的十年人生路,我的脚步不停地在他乡奔走。无论我走得多远,家乡是一根我时刻握在手中的线,让我记得我的根就在那里。无论广东是多么的繁华昌盛,也留不住我的心。
我心系家乡,更爱我的家乡人民。我为家乡这十年发生的变化感到骄傲,觉得自己这一颗干瘪的种子,在他乡总也饱满不起来,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无法获得一种生命力的张扬。
今年年初,我再一次回乡,这一次,我决定把根扎进这片我热爱的家乡。这里有我爱的人,我爱吃的一碗常德米粉,他们像清晨的雨露,滋润了我这一株久旱的枯藤,我得以复活在这一片鸟语花香的土地上,从而长出了生命的高度。
成为我们社区的一名村干部是偶然也是必然,这是我心之所向的归属。我感谢政府领导为我提供了这么一个为民服务的岗位,让我能更贴近普通老百姓。我的代步车是一辆爱玛的小电驴,方便我纵横在四通八达的乡野间,那一条条像银蛇一样在乡村舞动的水泥路,是我能用车轮子丈量出的家乡变化的速度。
这路,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啊!这几年,乡村一眼能看到的最大变化便是这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我骑着小电驴可谓是畅通无阻,我能深切的感受到乡民们开着大车小车摩托车奔腾在这条马路上的心情。
乡野间不时散发出一阵稻苗的清香,还有草木混杂的香草味,它们像一阵轻柔的晚风,驱散了一个人内心惶恐不安的孤独,我从这一片静谧中获得了内心的平和安宁。
夏日的阳光虽然灼热难耐,总能败给了一颗热情奔放的心。我骑着小电驴慢悠悠地走,遇到村民,热情地和他们打声招呼。弯弯曲曲的水泥路,穿插在一片片的翠绿中间,像一条条舞动的银蛇。向路的两边望去,一陇陇稻田错落有致,稻苗已经长到了齐膝盖的位置,透出一股蓬勃的生命力。道路两边竖立着一排排房屋,红的,蓝的,黄的砖瓦,又为乡村展现了一派繁荣的景象。
这一条条通往村庄尽头的水泥路,让人不禁感慨农民把苦日子也熬到了头,这真是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作为一个基层的民政干部,通过走家串户,我取了几张贫苦劳动人民的笑脸,来见证强大的祖国一路为他们播撒的阳光和雨霖。
2023年7月14日下午六点左右,我骑着我的小电驴到了丰家铺社区枫树组刘汉兵的家。他的家位于一条乡间马路的尽头,看上去很是简陋。
我将车子停在屋外时,将这座小房子的外面扫视了一眼。这是一栋横列着两间屋子的小平房。外墙和内墙简单地糊上了一层石灰和水泥,左边是杂屋,放置着两具涂了黑色油漆的棺木,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杂物。右边则是两位老人的睡房,房间不大,摆放着两张床,其中一张床供两位老人睡觉,另一张床上堆放着一些衣物和被子,显得有些凌乱不堪。一台小风扇搁在床头,一台小冰箱摆在近门口,这是这个房子里仅有的两样电器。
我到访的时候,两位老人正在吃晚饭,刘汉兵坐在正对着门口的位置,他一看到我,忙笑着起身走出来,我走到厨房门口笑着和他们打招呼,“叔叔你坐下,你们继续吃饭,我来看看你们。”
刘老太叫李安松,比刘汉冰大三岁,1946年生。由于各种疾病引发的并发症,她的眼睛也瞎了。不过,我想她已经听到他的老伴告知是我来了,我一进去,她也很热情地和我打招呼。
我说,“ 我来给你们拍点照片,你们就坐着吃饭,我正好拍下来。”
我这天去他家,不光是为了给他们送身份证和户口本,也是专程来给他们写故事的。为了我的故事更加生动和真实,我会给每个故事主人公都拍些照片。
这间厨房是政府前两年给他们家进行危房改造时,依据老人的要求保留下了老屋的一偶,被他们当做了厨房。屋顶上的横梁成了黑色,瓦片也零零散散地铺在上面,能看见一些光点洒下来。一间水泥的老灶台上架着一大一小两口老铁锅,他们家没有液化气,靠上山拾柴烧火做饭。灶台旁倒是有一个与这个厨房很不相称的新式碗柜,这成了他们家最豪华的一件厨房摆设。地面上的泥土地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我坐在板凳上,感觉人往一边歪斜。
我去的时候是下午六点多了,太阳还照在他家的房屋门口。这是政府前两年给他们修的房子,这间房子朝西,整个下午都泡在灼热的日光里,房屋前后也没有遮阴的地方。好在那年,陈安松住院的时候,医院里知道他们家的情况后,送了这一台空调给他们,帮助了这两位老人安度炎炎夏日。
刘汉兵只穿着一条灰色的看上去很廉价的西短裤,上半身光着,显得瘦骨嶙峋,一身的老皮皱巴巴的,像张贴在皮肉上。
我瞅了瞅厨房旁边的砖瓦房,他顺着我的目光望过去,很是满意地笑着说道,“那是前两年危房改造修的,这真是多亏了政府的帮助……”
“那真是得感谢政府,不然你们连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都没有。”
“是啊!是啊!政府补贴了三万多呢!不然,我们哪里有钱修房子。以前的房子都快倒了……”
他的话还没说完,他的老伴打断了他,自个儿抢着说起了危房改造的前因后果。这是一件让她很高兴的事,她说话的兴致很高,尽管眼睛看不见,可一双眼珠子瞪得老大,她想起自己以前过的苦日子,苦巴巴地说起来,“哎呦!妹子,你才上任的,你是不知道,以前那房子东倒西歪,要打死人了呢!刮风下雨,住得心里慌,这哈真的得感谢政府帮我们修了这个房子……”
刘汉兵是一个五保户,这个老太早年死了男人,从湖区来到山区,和这个孤苦的单身男人拼凑了余生。他们对自己的房子非常满意,也对政府这项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感激不已。我看着他们俩相依为命的样子,就像看着一对浑身湿答答的候鸟,终于觅得了一处遮风避雨的归巢。
后来,我又去了他家几次。老太得了尿毒症,每周透析两次,虽然住院时自费没有花多少钱,我见老两口除了政府的一些补贴外,再没有任何经济收入。我便向民政领导为他们申请了一千元的大病临时救助。老两口又是一阵千恩万谢,一千元拨给他们,怕是能当三个月用。
我每个月只有2200元的工资,还要管着娘俩的吃喝用度,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因此也只能为他们做这些跑腿的事。只要能为他们争取的,我多跑几趟,也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后来,我又去了我们社区丰家铺组刘发初的家。他们家的故事,同样值得我用笔尖刻画下来。刘发初和钟桃香都是六十岁的老人了,却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之重。他们的两个儿子都是视力残疾,大儿子38岁,眼睛已经瞎了十多年,他的老婆留下三个年幼的孩子,跑得不见了踪迹。小儿子也有36岁了,由于眼睛看不见,没有娶到媳妇。由此,一家七口人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了爷爷的身上,奶奶负责看管三个年幼的孩子。
让我感到动容的是两位老人面对困苦生活的态度,他们乐观积极,并没有因为生活加注在他们身上的苦难而变得消极颓废,反而像两棵生长在悬崖边上的苍松,迎着风雨挺立。爷爷常年早出晚归,给人家做苦活累活,为一家人撑起了一把阻挡风雨的大伞。奶奶不光将三个孩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家里也打理得井井有条。我每次去他家,屋里屋外都是干干净净的,鸡鸭圈在篱笆墙内,四处看不到鸡屎鸭屎,让我能坐下来,到他家喝碗芝麻茶再走。我这人有特别的怪癖,遇到不讲卫生的人家,我口渴了也不会喝一口茶。
我是年初入职的,对很多居民家的情况还不是很熟悉,我只好通过这种走访的形式加深对他们的了解。后来,我们便给刘发初申请了低保救助并通过了审核,低保补助了三口人。政府又出台了爱心助学的惠民政策,我帮他家的大孙女申请了一个名额,也算适时地减轻了一些压在爷爷身上的担子。
爷爷每回碰到我了总会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我有时和他坐下来闲聊几句,见他被夏日的日光灼得整个人都成了黑土地的颜色,我常叮嘱他,“叔,你可要悠着点,身体吃不消了,就要好好休息几天,你可不能累垮了身体,一家人都指望着你呢!”
刘发初的脸很长很瘦,笑起来时,两边的脸颊上像拿刀子刻下了两条深长的印记,他常常带着这样的笑脸。我每回叮嘱他要注意身体,他总是呵呵笑着,满怀感激地说,“龚秘书,我感谢你们的关心,还有政府的补贴,你们都这么帮助我们,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生活,不让你们失望。”
这是一个六十多岁老人的眼界和担当,我对他充满了敬佩。他并不像某些人把政府的帮助看作一种理所当然,然后无所事事地巴望着政府的资助。
上个月,我又了解到钟正波一家是兜底低保户,我决定不只是从几个表格中知道他们的存在,我也骑着小电驴悠到了他家。这同样是一户值得大家关注的家庭,他们两口子只有五十多岁,可也养着两个残疾的儿子,大儿子视力残疾,小儿子智力残疾,虽然有政府的资助,可日子依然过得清苦。女主人对两个残疾的儿子非常疼爱,她家里养了很多鸡,我问她是不是可以把鸡蛋卖了换些钱花,她宠溺地望着她的傻儿子,毫不迟疑地说,“我们的鸡蛋不卖出去,两个儿子需要补充营养。我的小儿子只会吞食饭菜,我给她炖肉吃也要给他剔骨头……”
我出门时,男主人送我到门外,他对我说了句,“我们还在他们便好,若是我们不在了,他们又该怎么办?”
我在回去的路上,也不由得想这个问题。他们这些人,若是没有政府的帮助,又如何在这种狂风暴雨中觅得一处归属?
还有那个72岁的坚强老奶奶,她的两个女儿招的上门女婿都死于疾病和灾难。母爱的光辉笼罩在这个孤苦的老人身上,她为了成全女儿的余生幸福,独自扛下了养育两个外孙女的重担。这么多年,她含辛茹苦地将两个年幼的孩子抚养成人。现在两个孙女都长大了,可仍然没有让奶奶安心,老人一把年纪了,还为她们的生活问题劳心劳神。他们家虽然有政府的帮助,这位奶奶还是吃够了苦,这样的故事岂能不让我记下来。
光是我们社区,困苦的人还有一些,有的我去了,有的还没去,等我有时间,我也都会去看看,那些值得我记录的故事,我都会一一写进我的文集里。
我从他们的眼里,既看到了他们对政府的感激之情,也看到了这种感激背后仍然透露出来的无助和惶恐,他们怕的是,还会不会有更大的风暴打在他们柔弱的身躯上,也惶恐这样的风暴何时是个头?
不管怎样,生活把过多的苦难给了他们,而他们在泥潭里摸爬打滚之后,也有了更顽强的生存意志,在一条泥泞的路上迎着朝霞继续前行。
这几个家庭的故事,都已经分开发表在了我的公众号里,为我的文集增添了一丝生活的气息。我不光用笔尖刻画了他们的故事,也用照相机留住了那一张张明媚的笑脸。虽然我不是一个名人,没有名人效应能即刻帮助他们。我仍然觉得,他们很有份量地存在于了我卑微的生命里。以后还会有人这样存在于我的生活里,我的生命因为他们会一点点地变得厚重起来,我能为他们做的,也正是政府所给予的。
要说谢谢的,何止是他们,还有我们这些基层干部,我感谢政府这一棵参天大树,为这一群弱势群体提供了一处能遮风避雨的归处。也感谢祖国的日益强盛,护了我们华夏子孙的周全,让我们生活在一片没有硝烟战争,枪支弹药,毒品泛滥的国度。
愿我们祖国这棵大树,像那一株历经千年的古银杏树,花开满地,日久繁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