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苗山
潘金花
大多数人都知晓苗族人民大部分聚居在黔东南,分布在苗岭山区和清江水流域,却鲜少有人知道桂北大苗山也有苗族人民的居住。广西的大苗山,同贵州的苗岭并列,是中国少有的以苗族名称命名的高山。
苗族的族源十分古老,其根源至少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黄帝战蚩的传说时代。古史传说中的蚩尤部落,虞夏时代的三苗,殷周的掣,春秋战国的荆蛮,秦汉的黔中蛮和武陵蛮,都是苗族先民在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不同称谓。自虞夏至殷周到春秋战国,古代苗族自黄河向长江吴越之地迁徙到荆楚,后又沿长江支流不断向西南跋涉,逐渐深入湘西、黔东南、滇西南、桂北大苗山一带,并入粤越洋南渡海南岛以至东南亚海外各地,可谓分布广泛。黄河文明的始祖之一的蚩尤,也是苗族始祖,苗族人民至今称之为尤公,可算是“蚩尤的后裔”。作为苗家儿女,不可不为之而感到自豪。
苗家儿女多才多艺,有众多的民俗风情文化。桂北大苗山深处,有我美丽的家乡,是我成长成才的家园。走进大苗山,领略苗家儿女的多姿多彩吧!
苗族风俗最重要的莫过于吹起芦笙跳踩堂舞。每逢喜庆或是重大节日,我们苗族人民便会穿衣打扮,吹起芦笙跳起踩堂舞,来庆祝这欢乐的时刻。苗家的芦笙踩堂舞轻盈欢快,传说,古老的苗族祖先开始吹起芦笙跳舞,深潭里的龙听到了,都抬起头来享受,由此看来,这芦笙踩堂舞的魅力不可谓不大。既说到歌舞,就不能不说到苗族的传统服装。女子服饰式样有穿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短不同的白褶裙,也有穿超短衣裙,还有穿大襟右袄上衣下着宽脚裤的,或穿无领上衣和绣有宽大花边的衣裤....试样多达几十种。有的苗女爱穿一种叫“百鸟衣”的服装,这种“百鸟衣”",上衣通身绣花,图案多为蝶、鸟、龙、凤等纹样,造型生动,古朴。下着的裙由前后两片组成,两片各用8-12条绣花带组成,每条绣花带图案各具特色,花带下端皆缀着白色的羽毛,“百鸟衣”由此得名。除了衣服的复杂,头饰也是必不可少的。苗女的银雀头饰,有作锦雉、山雀形状的,约30厘米长。还有一种头饰是牛角梳头饰,是一种状如牛角的大梳,这种牛角式梳子有银器、木器和竹器三种,往往是戴在高翘的挽发上。除去着装和头饰,苗女的配饰还有很多很多,什么包头银片、银羽、银雀、银铃、银械、银花、银绳、根扇、银泡、银瓜子银项圈、银成指.手..姿百态的银饰,往多达20多种,令人眼花缘乱。因而苗女穿上苗衣,一般都会花费很长的时间。相比起女装的复杂,男装则较为简单。男子一般上着大襟或对襟短衣,下穿长裤,这样简单的着装,便于吹芦笙以及配合女子跳踩堂舞。
重大的节庆活动自然少不了“战斗”,, 我们苗族人民虽不是战斗民族,但对牲畜有着崇高的敬意,因而衍生了斗牛斗马等风俗。斗牛是最动人心魄的仪式之一,选用大牯牛相斗,被选上的牯牛称之为牛王。每头牛王上阵相斗前披红挂彩,并伴着喧天锣鼓、高奏的芦笙,由旌旗开道,众人簇拥相送而进入斗牛场。供作斗牛用的大牯牛不准杀生,对斗死的大牯牛视若英雄,不得吃其肉,并得厚葬之,还得在牛墓上树碑立传以记斗牛战功。进行斗牛时刻,本地苗民把过路商贩,外地游客均视为苗家最尊贵的嘉宾而邀其共同观赏斗牛。斗马也是重要的仪式,选用年轻的公马,在两马相斗之时用一只母马引起其的争斗,场面堪称狂烈。
而说到重大节日,除了过新年,就不能不提我们大苗山的传统坡会。大苗山举行的坡会非常隆重,坡会的时间一般会在春节之后的时段,我的家乡目前有十七个坡会,每个坡会所举行的时间地点都不相同,,这个坡会在这个山村,那个坡会在那个乡镇。若要一一地赶坡会。时间和交通都需要很大的耗费。而在我们大苗山,较盛大的坡会奠过于十三坡会和十大坡会,一旦到这两个坡会的举行,举办地点都会人山人海,而活动中,自然少不了芦笙踝堂舞.斗牛斗马以及各种游园活动。
我们苗族人民的居住方式也很特别。苗族人民住的并不是高楼大厦,而是颇有特色的干栏式吊脚楼。苗家吊脚楼多傍山依水,用木柱支撑建楼,下层悬空,楼层前面为楼,后面落地或层层为木柱所支撑,凌空高悬。吊脚楼一般分上下两级,前后上下两级高低相差2~3米。前半间用木柱支撑在下一级受地基上,并在立柱上建楼,楼层同后半间在同一水平线上,楼层的木板与后半间的石铺地相接在一起。前坎较高,楼前用1米左右高的木栏干档住,形成走廊,或设悬窗引进光线。这种房屋撑柱悬空,是干栏式建筑,与楼下那架空的木柱一起,给人以腾飞而起的崇峻感。这种独特的干栏式楼居,在防潮湿、避猛兽方面有着特殊的功效。凌架在溪河沟洞之间撑柱上面的楼多有古朴的飞檐翘角,实用中兼顾美观,吊脚楼民居集中了苗族等山地民族的智慧。
由此可见,无论是苗族的历史文化,还是歌舞、节庆、着装以及住房,都透着古老而又传统的魅力。正如苗族歌星阿幼朵所唱:“苗乡人的木鼓敲得山岗响,苗乡人的芦笙吹得东方亮,苗乡人的米酒醇香飘四方,苗乡人的飞歌唱来好时光....”桂北大苗山,魅力无限,欢乐无穷。
【人生若只如初见】第三期《走进大苗山》原创: 潘金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