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亚太日报特约记者郝薇薇
乌克兰总理亚采纽克宣布辞职之后,乌最高拉达(议会)14日批准了亚氏辞呈并通过了以现任议长格罗伊斯曼为首的新政府名单。
从众人拥戴的“广场革命英雄”到被迫“主动辞职”的“前总理”,亚采纽克的政治命运令人唏嘘。
更令人唏嘘的,或许是乌克兰整个国家的命运。两年多前,当“莫洛托夫”燃烧瓶在基辅独立广场上熊熊燃烧,一些人以为,这场以上百人性命为代价的“革命”将把乌克兰带进发展的明媚春天。
然而,两年过去,现实却是,腐败依然丛生,寡头依旧干政,而改革踯躅不前。乌克兰战略政治国际中心主任波德戈尔娜娅说,乌克兰政治仍在打转绕圈,原来的政治规则几乎没有改变。
乌克兰前总理亚采纽克资料照片。 新华社记者张帆摄亚采纽克的辞职发生在与其不睦的总统波罗申科造访华盛顿之后,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分析家认为,亚氏已从西方金主眼中的乌克兰总理“最佳人选”沦为棋盘上的“弃子”。
GDP从2013年1830亿美元缩水至800亿美元,物价从2013年几乎零增长发展为2014年、2015年先后激增25%和43%,居民收入连年下降,本币大幅贬值……的确,该有人为乌克兰当下一切负责。于是,亚采纽克因为改革与反危机不力以及与寡头们千丝万缕的联系再次成为“最佳人选”。
如今,经过无数次幕后讨价还价,波罗申科的“亲密战友”格罗伊斯曼终于顺利成为亚采纽克的继任者。新政府的“出炉”比预想的推迟了两天,据说主要是因为执政联盟中的波罗申科联盟在部长职位分配上存在相当大内部分歧。这样的“曲折”令不少人对新政府前景及其能否带来真正的变革又丢掉了一些信心。
2016年4月14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乌新总理格罗伊斯曼(左)接受总统波罗申科的祝贺。 新华社/美联“国家会因此(政府重组)变好吗?”乌克兰《日》报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处于第一位的仍将是个人利益与集团利益,而不是国家利益……迄今为止,政治面孔的更替很少带来改变。”
美国《纽约时报》将亚采纽克的离去视为“后独立广场时代”的乌克兰陷入窘境的象征。然而,让这个国家更显窘迫的是荷兰选举委员会12日公布的一项咨询性公投结果。61%的投票者对荷兰批准欧盟与乌克兰联系国协定说了“不”。荷兰总理吕特的最新表态是,将与其他欧盟成员国讨论修改联系国协定中的部分条款,如果努力受阻,将考虑拒绝批准这一协定。
2016年4月6日,在荷兰海牙,荷兰首相吕特参加咨询性公投。 新华社/美联两年多前,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暂停签署联系国协定的决定在这个国家引爆了“广场革命”,当时一些人寄望这份协定将国家带出经济困顿,并为百姓带来在欧盟国家的就业机会乃至像西欧人一样的富足生活。
世事无常,乌克兰似乎还是那个乌克兰,而欧盟却已不是那个欧盟。现在的欧盟,深陷难民危机与恐怖威胁自顾不暇,对乌克兰已没有当初的热情。
2016年2月12日,乌克兰国家近卫军军事人员在利沃夫州佐洛切夫斯克区靶场接受标准北约军事训练法训练。 新华社/卫星社道路决定命运,这句六字箴言道出了一个国家发展的真谛。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乌克兰要继续存在并蓬勃发展,必须成为东西方的桥梁,而不是一方与另一方对抗的前哨。两年多前,在乌克兰面临发展困境的时刻,如果它能够作出更加平衡的选择,而不是走向“街头革命”、一味向西的激进方向,如果它更愿埋头拉车、深耕改革,而不是幻想借助外力实现发达,也许,它早已春暖花开。
但历史不会从头再来。乌克兰的春天,看起来仍遥遥无期。
责任编辑:李梦歌
作者简介:
作者郝薇薇,新华社国际部评论室编辑,俄语出身,曾驻莫斯科。
APD观察专栏作者均为资深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国际报导,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