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人则“仁”

为人则“仁”

作者: tower99 | 来源:发表于2018-07-01 22:22 被阅读0次

        孔孟之道,以“仁”为上。

        “仁”,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符号,贯穿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生命里。

        观《三打白骨精》,思绪万千。千言万语,万语千言,或许,只有“仁”字能点燃影片的一丝一缕。

        唐僧,是师徒四人里唯一的人类。他将“仁”践行的淋漓尽致。也正是受他的感染,“仁”也在师徒四人里发酵,凝聚成了固不可破的强大力量。斩妖除魔,不在话下。作为观者,对于唐僧的错怪,着实有点气愤。孙悟空只是个“打工的”,这么尽心尽力,还卖力不讨好。不过转念一想,唐僧是凡人。他唯一与其他凡人不同的,便是那颗仁慈的心,佛系的心。正是他的仁慈,他解放了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使八戒沙僧免遭孙悟空追击。有一种猜想,在他的三次被白骨精蒙蔽后,在他一次次宽恕白骨精时,在他想要为白骨精超度,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时,白骨精的心也在慢慢融化。最后,白骨精一身柔白,一改当初的满身戾气,微笑着去往她应该去的地方。唐僧,不再是那个国王口中的无能之人,他无愧于“师父”一称。他的“仁”,感化了观音,结局是美好的,师徒四人,继续西进。

      孙悟空,起初可能是个顽劣的毛猴。在与唐僧的相处里,他不再是妖,而是逐渐“僧化”。在唐僧赶他走时,他以分身术跪拜唐僧时,他的改变和仁义感染了每一个人。对于孙悟空,是改变,是成长。本来是与师父相爱相杀的徒弟,在师父变成一座石雕时,他背着石像继续赶路。有一个镜头,他望了一眼小溪,小溪里倒映着清晰的他,他歪了歪头,继续赶路。唐僧说过,他和孙悟空,一个是人,一个是妖,都无法看清世界。而此时,孙悟空看清了自己,唐僧,当然也看清了自己。他们都成为了自己应该要成为的人。

        猪八戒,好色贪吃,胆小怕事。在师父被抓走后,想着怎么分“家产”。在沙僧将他狠狠打在地上,说他没有仁义的时候,他开始反思自己。他还是来到了花果山劝孙悟空回来,尽管孙悟空不在。他偷穿孙悟空的衣服和沙僧并肩作战救师父,“仁义”,是沙僧送给他的,也是他自己给自己的。

        沙僧,蠢萌,仗义。沙僧是最憨厚的一个,他的仗义,单纯,是他的性格特征。在他只身骑着白龙马来救师父是,C位属于他。虽然长得像蓝精灵,他可一点也不小,发达的肌肉,圆硕的大眼,坚定的意志。正是他的“仁义”,感染力八戒,践行了师父的教诲。

          一代皇帝,且需仁政,而况人何?

相关文章

  • 为人则“仁”

    孔孟之道,以“仁”为上。 “仁”,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符号,贯穿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生命里。 ...

  • 仁人为人

    文/子涯 上善若水, 仁人为人。 人若不仁何为人? 仁若仁人人则仁。 人生之路坎坷无限, 霓虹灯彩欲望无限, 生而...

  • 《论语》小记0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弟与子,为人弟,为人子。 入则孝...

  •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读论语0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为人弟为人子的人,进家要孝顺父母...

  • 《论语》小记——修行的路径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张居正说:但凡为人弟为人子的,人在家庭之...

  • 6早晚读《论语》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为人子在家要...

  • 论语学习(06)学而篇第六则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有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为人子弟在家要孝...

  • 读《论语》,悟“孝道”

    一、孝的作用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

  • 为人之仁

    “仁之为体,如天,天无不覆;如海,海无不容;如雨露,雨露无不润。”——《素书》•原始章第一 复杂的社会,...

  • 《论语》日更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一般两种含义,一种是年纪较小为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人则“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wh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