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会急?
当他们起不来床,我会担心他们等会儿会迟到。他们迟到,我会有焦虑和内疚感,觉得自己做的不到位!特别是老师如果严厉要求并批评没有准时到校的学生,而孩子因为我未能早起,而迟到时,万一再和老师发生矛盾,我更会心中不安,会觉得自己没做好,都是没有妥当安排才让这种事情出现。
当他们不能早睡觉,我会忧虑他们睡眠不够,影响健康,他们不能好好吃饭,我担心他们长不胖,从不能长得壮实。孩子的壮实也会让我有成就感。
否则,如果孩子长得瘦瘦的,而且我平时生活又节俭计算,当我用节约的好习惯来存钱时,反而会被自负的、或者是只看表像,不管事实的诸如孩子爸爸,爷爷奶奶,把孩子的瘦或者不胖当作“把柄”一般,认为我像平时亏待或“虐待”了孩子一样。好像他们比我这个陪伴了十年的母亲,更关心更爱孩子似的,反而我像是一个不爱孩子的人。这会不会让人感觉很可气。只是因为孩子长得不够胖,于是我作母亲就要肩负这个责任?于是我就多么希望孩子长胖,长胖就代表了我作母亲的成就。
这样去想一想,我是不是会忧虑呢?这种忧虑又是多么正常呢。
当他们如果不能参加考试时,我会有遗憾,不能参加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因为我也有一个对他们分数的期待,希望他们能考得好一点。他们考得好,也会让我有成就感。好像自己的孩子多么聪明能干一般,自己的脸上也有光。
当他们如果是在课外,而不是在教材当中学到新的知识,这会让我有骄傲感,觉得自己的孩子很棒,从而内心也觉得自豪,感觉很棒。
也就是,在我认潜意识中,我是这样认为的:他们的社会表现,与我的关系太重要。
我把他们的表现,与我相关连,代表了我的成就。
他们长得胖长得壮,代表我努力照顾的成果。他们聪明懂事,成绩考得好,代表我这个当妈当的好。他们说话没礼貌难听,也代表了我这个当妈的教育有问题。
所以问题是什么?
没什么问题,这是一个人的正常逻辑。
就像他们班主任,英语老师一样,每次考试也会紧张他们班的整体考试分数。如果在年级上排名较弱,就有压力,如果能考得不错,就很有成就感。
这也是正常的现象。因为老师平时的所有努力,都是在教学生的学习和管理学生,学生的成绩和言行也就代表了老师的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所以老师紧张孩子的学习分数,紧张学生是否遵守规则,很正常。
老师也把对孩子的付出,把自己的教学水平、能力,与学生的成绩、分数挂抅起来。
老师也把学生的表现作为老师当的成功与否的标准,因为老师的大多数行为也是作用在学生身上。我把孩子们的表现作为我母亲当的成功与否的标准,因为我平时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作用在他们的身上。
这种挂钩的利弊是什么呢?
按正常逻辑,付出是有回报的,只要在创造性活动,总会有所得的。
如果我们执著地把所做的努力,与他人的表现挂钩,那就是期待自己付出在别人的身上,要有一定的成果出现,如果出现不了,就会紧张焦虑。
但是,孩子、学生都是人,只要是人,就会带有一个人的普遍性特点,而且,也有不同的人在个性上的特殊性。
孩子的成长是生命自发向上的一种倾向,他们的生命里所发生的事,既有儿童成长的普遍性,比如赖床,好玩,好吃,又有儿童成长的特殊性,比如每个孩子的特点不一样,行为表达方式不一样,所以我与他们的互动,也许有时有较好的结果,也许不时没有好的结果。
而我的期待,如果总是希望有好的结果表现,因为这代表了我的水平时(我的什么水平:经营这么多年的劳动成果水平,教育水平,给世人看的最现实的结果就是自己的孩子是否优秀成功能干),我就会焦虑了。就把自己与孩子捆绑在一起了。
实际上,我只是他们生命中的一个领路人,前二十年的领路人。但我把他们当成了可控的物件,可现实展示的结果,想追求一种可控的表象给自己,给他人欣赏。这是追求什么呢?
功名利禄里的“名”而已。
我在意虚名,在意名声,在意评判。
所以才会在这场母与子的关系中,既憋屈,又像夹心饼干一样让人郁闷。
比如昨天他们睡觉时又十点多,回想一下,感觉真是累。每天晚上8点多就开始催洗澡,然后这两人的玩心重,催一会儿动一下,洗澡要至少催3遍,睡觉又要催几遍。
早上起床也是要催催催。感觉就像自己背负了两个人的时间一样,总要为他们上学的行程,为他们的健康负责,而他们一身轻,就知道玩,对这些总是无脑的进程,反正我在催着呢,我就是他们的时钟。
这不,今早起床晚了,手机没充上电,7:30才醒,于是他们也还没睡醒。
我就不能懈怠一下子,否则他们的生活和表现就会失控,就会很“难看”。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局面?
为什么不能把心态放开,孩子的事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为什么一定要管那么多呢?以前明明说让他们自己准备衣服,现在他们没准备,我又主动担心他们迟到,还是会控制不住地帮他们找衣服,又让他们形成了依赖。
分析了自己,为什么知道和孩子需要有各自的主题,不能去控制太多,肩负太多,但是还是忍不住去掌控呢?
就是因为我把他们的社会表现与自己作母亲的水平挂钩了。即我在意着虚名,我追求表面上看着的好的名声。
于是这种功利的追求,就会带来焦虑和不自主地去掌控他们的一切,希望表现得好。
我掌控着他们的生活,并不是真的为了他们好,最终还是为了自己,所在意的虚名罢了。
我以为我是为了他们好,为了他们的健康和长远,实际上我的功利的心自己一直没看清。才会焦虑迟到否,长得胖否,谈吐合适否?学到的知识是老师教的还是自己学到的?一切关注点都在孩子的表现是否有益于展现自己的成就上!
在意名声的利弊是什么呢?
有功利心,事情就变得不单纯。我是为了我的“利”而展开行为的,我催他们,为他们把时间关,以为自己是在付出,其实是自己情愿这样做,把他们作为无主观意识的接受体,作为我实现价值的载体,来看待的。
通过一惯地地控制别人的行为,从而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成就感,这是一种不平等的地位关系。我是处于操控的上方。我意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取得自己的价值感。
这有错吗?也许没有错,但是就会在控制之中,达不到预期和效果时,会焦虑,所以当我有这份心时,这种焦虑急躁就是我自己应该承受的后果。
当我在意图去这样实现自己的价值之时,而人是不可控的,我就必然要承受这样的情绪纷扰。
然而过去我认为是他们做得不够好,是他们的问题。
原来,一直是我的问题。
我把他们当成工具,利用他们,来谋取自己的价值感-一种虚名。
真正的价值是怎么得来的呢?创造、劳动、实践带来价值。
我却企图以在一种关系里去控制住他人,然后把他们塑造成我想象理想希望的样子,以博取自身的价值感。也就是我在依附于他们身上,通过控制他们,来获得自身的价值感。
我过去走的是一条什么路呢?一条人类正常的路线,一个女性通常会选择的路线。母亲是这样掌控着我们三人,走过来的。
现实的世界里,功名利禄就是大多的人追求,但是如果我把他们当作我现实的价值感工具,那么他们如何发展出人的创造性,活力与力量呢?我不就是剥夺他们的自主权吗?唯我是从?
所以我要削弱依助他们来实现价值感的倾向,同时要去通过自己去创造价值感才行。不能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工具人。这会消耗他们的生命能量!
网友评论